擎天崗雨量飆761毫米 氣象署揭原因:「紫爆雨」還沒結束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臺北市擎天崗出現驚人雨量,根據氣象署統計,自昨天凌晨至今天上午11時爲止累計761毫米,是全臺雨量最多測站。氣象署揭露原因,主要是低壓帶、東北季風、南邊風場和地形效應等影響,是大臺北山區雨量比盆地大的原因;今明兩天雙北、宜蘭和北花蓮降雨仍顯著,宜蘭雨量呈現紫色,整體降雨要等週六後纔會緩和。
▲中央氣象署資深預報員官欣平。(圖/記者李姿慧攝)
中央氣象署今持續大規模或劇烈豪雨作業,氣象署資深預報員官欣平表示,昨天到今天上午9點50分左右,主要降雨集中桃園以北、宜蘭,其中今天上午降雨非常明顯集中在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山區、宜蘭偏山區。
官欣平說明,昨天跟前天風神臺風往西移動,外圍環流跟北方冷空氣交互作用,北臺灣和東臺灣有顯著降雨,但風神臺風遠離,爲何出現這樣的降雨,主要是大環境處於低壓帶,帶來偏東南風,加上北方冷空氣下來,以及臺灣東方海域也有區域性小低壓環流,造成輻合地帶在臺灣東北側海面,持續性降雨今天仍會發生。
▲環境示意圖。(圖/氣象署提供)
官欣平進一步指出,在大低壓帶交互作用下,昨天到今天,偏東邊海域大環境風場出現小渦旋,帶動明顯北風加強作用,容易在臺北市擎天崗或新北山區造成量質大的降雨,「主要是東北季風、南邊風場和地形效應等影響,這也是大臺北山區雨量比盆地明顯增加的原因。」
未來12小時定量降水預報顯示,今天降雨熱區仍在基隆北海岸、新北山區、大臺北偏東側靠山區等處,降雨明顯,氣象署今持續發豪雨特報。
官欣平說,雙北和宜蘭都在大豪雨範圍內,其中大臺北山區尤其擎天崗降雨明顯,將出現超大豪雨,桃園、新竹一帶山區則有豪雨特報,北臺灣延伸到花蓮也可能出現局部大雨。
今晚到明晨整體風向仍差不多,位於臺灣東側低壓仍持續帶來偏北風和東北風,隨低壓逐漸往南移,輻合帶往東往南移動,北臺灣晚上到明天好像稍緩和,但雨勢仍大,主要降雨區爲宜蘭,今天晚間明天清晨降雨仍可能呈現紫色。
▲降雨預測。(圖/氣象署提供)
官欣平表示,明天白天到晚上宜蘭、北花蓮到南花蓮降雨提升,低壓移出後,環境風向帶動降水輻合地帶移動,降雨區將往南移,雨區移動一路影響到週五和週六後纔會緩和,「降雨最大則是今天和明天雙北、宜蘭、北花蓮降雨相當、相當顯著。」
根據氣象署預測,今天下午2點到明天下午2點,大豪雨地區爲新北山區、大臺北擎天崗、北海岸,24小時降雨量接近200到400毫米,宜蘭山區也是熱區,新竹以北到宜蘭仍在豪雨特報範圍內,總雨量預測將達800到1100毫米,大臺北山區、宜蘭山區爲主要降雨區。
▲風浪預測。(圖/氣象署提供)
風力部分,由於東北季風南下且增強,氣象署發佈陸上強風特報,高雄、屏東,以及臺南以北到雙北靠內陸可能出現陣風8級,嘉義以北沿海可能出現陣風11級風力,馬祖、澎湖、綠島、蘭嶼也有平均風9級、陣風11級風力。
北海岸則要嚴防6米浪高,各地也會發生平均3米浪高,小低壓帶往南移動後,花蓮沿海浪高和風力也會增強,週三到週四不適宜到海邊活動。
至於哪些縣市達停班停課標準,官欣平表示,停班停課不是氣象署可決定,氣象署提供資訊包含未來大豪雨或超大豪雨區域給地方政府參考,根據24小時降雨推論,雙北山區、宜蘭山區達大豪雨,雨量上看350毫米,大臺北山區可達超大豪雨,降雨量上看500毫米,但是否停班停課由地方政府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