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街社區黨委書記楊潔化“急難愁盼”爲“幸福答卷”
楊潔教孩子們學習篆刻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西固區臨洮街街道清水街社區黨委書記楊潔,正是用這根 “針” 串聯起民生服務的 “千條線”——她活躍在羣衆最需處,以實幹破解危牆修繕、充電樁不足等“急難愁盼”,打通服務“最後一公里”,不僅讓清水街社區成了居民心中的“家”,更讓自己成爲大家離不了、信得過的“當家人”“自家人”。
憑藉實幹解決居民“急難愁盼”
清水街社區佳隆小區圍牆傾斜開裂,安全隱患高懸。楊潔知悉情況後,第一時間安撫居民情緒。鑑於涉及產權問題,協調工作難度相對較大,她逐個對接房管局、街道、中鐵建投及物業,反覆組織現場協商,敲定解決方案,並全程盯守,完成危牆拆除與柵欄安裝,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今年3月,針對居民反映的電動車充電樁不足問題,她在圍牆修繕後的區域規劃加裝充電設施,多次與物業溝通協調,推動新增80個充電樁及時投入使用。始終奔波對接、全程跟進的她,憑藉實幹解決了居民的“急難愁盼”。
社區環境治理同樣牽動着她的心。清水街社區石化華通廠西南側圍牆年久失修,不僅出現坍塌隱患,還淪爲生活垃圾堆積的死角,蚊蠅滋生,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楊潔主動牽線共駐共建單位——甘肅一安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促成圍擋工程實施,既消除了安全隱患,又清理出整潔空間,用實際行動兌現“讓居民生活更舒心”的承諾。
“不讓一個特殊居民掉隊”
“不讓一個特殊居民掉隊”是楊潔常掛在嘴邊的話語。她全力打造的“夢想之家”殘疾人庇護工場,構建起“就業+關愛”全方位幫扶體系。通過鏈接愛心企業資源,引入手工編織、飾品加工等適配項目,邀請專業老師開展技能培訓,30名殘疾人在這裡覓得了謀生之道。同步與蘭州農商銀行合作開設的“同心橋”愛心角義賣活動,累計售出142件手工作品,創造收益1.58萬元,讓殘疾人依靠雙手減輕了家庭負擔。
楊潔更注重爲殘疾人注入精神力量,每季度的集體生日會、春節送對聯、端午包糉子等一系列“精神暖養”活動,讓大家得到收入的同時,更深刻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勇氣。
“小當家”共繪社區治理新畫卷
爲使青少年真正成爲社區的“小主人”,楊潔發起“社區小當家”項目,招募8-14歲青少年組建隊伍,通過“議事會+互助課堂+實踐行”模式,引導青少年參與社區治理。
當察覺到老舊小區老人爬樓難,尤其是身患慢性病的老人面臨“爬三層歇兩回”的困境時,“小當家”們在楊潔的鼓勵下,牽頭組織議事會成員、大學生志願者,綜合考慮樓道實際條件,最終確定安裝摺疊座椅的解決方案。隨後,孩子們分組走訪徵求意見,7月22日,在甘肅一安建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青年志願者和物業的配合下,6把“愛心座椅”在老人集中的單元樓落地,成爲上下樓途中的“暖心驛站”。
此外,楊潔依託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打造“互助課堂”,聯動大學生、退伍軍人開展課業輔導、手工實踐,讓孩子們在學習中茁壯成長;定期組織環境巡查、文明勸導等實踐活動,讓主人翁意識在青少年心中深深紮根,推動青少年從“社區看客”轉變爲“治理力量”,爲社區注入青春活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站在社區黨羣服務中心活動室門口的楊潔微笑着說:“其實,我們社區的文化活動,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希望老吾老幼吾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在楊潔的身旁,社區的老年文藝團隊的姐姐們正在跳着輕鬆的廣場舞。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