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利溼食物多吃!「小暑養生」方法一次學會

▲溼熱的夏季,水分補充一定要充足。(圖/Unsplash,以下同)

記者曾怡嘉/臺北報導

今(7日)邁入節氣小暑,代表真正進入盛夏階段,這時天氣炎熱、溼氣重,正是中醫所說的「暑邪旺盛」時期,容易出現中暑、食慾不振、疲倦、煩躁等症狀,以下是小暑養生的幾個重點,跟着做就沒錯!

#飲食清淡,補氣去溼

小暑時節溼熱,建議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多吃具有清熱利溼的食物,如綠豆、冬瓜、絲瓜、黃瓜、苦瓜、薏仁等。也可以適量喝些綠豆湯、薏仁水,不僅消暑,還能幫助排溼氣。另外補充山藥、蓮子、紅棗,也可增強體力與免疫力。

#補充水分,防中暑

天氣炎熱出汗多,身體容易缺水,應適時補充水分,但避免冰水與含糖飲料,以免損傷脾胃。建議喝常溫開水或淡鹽水,搭配薄荷、菊花、檸檬片等泡水,有助降火、提神醒腦。

#作息規律,適當午休

小暑日照強、氣溫高,容易感到疲倦無力,建議保持早睡早起、適當午休,有助於身體修復與提神。午睡時間以20~30分鐘爲宜,避免過久導致昏沉無力。

#養心安神,調節情緒

夏季屬火,易使人心火旺盛、情緒煩躁。可透過靜坐、冥想、深呼吸或從事輕鬆的活動如散步、瑜伽,幫助平穩情緒,養心安神。也可多聽輕音樂、保持愉快心情,有助舒緩壓力。

#適度運動,避免大汗

小暑仍可運動,但應選擇清晨或傍晚較涼快時段,避免在高溫下劇烈運動,以免中暑。可做慢跑、太極、快走等溫和運動,促進代謝與排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