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冷湖的轉型故事之二:戈壁荒灘建天文高地

從石油小鎮到天文重鎮--青海冷湖的轉型故事之二:戈壁荒灘建天文高地。圖爲青海冷湖天文觀測研究基地。(新華社)

從石油小鎮到天文重鎮--青海冷湖的轉型故事之二:戈壁荒灘建天文高地。圖爲施工人員在位於青海冷湖的墨子巡天望遠鏡項目作業。(新華社)

光學觀測臺是天文學研究基礎。青海冷湖臺址發現後,一批大專院校和天文臺紛紛在這裡啓動望遠鏡專案,有力推動中國光學天文發展。

2022年起,青海將建設冷湖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納入青海省十大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每年給予1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省級財政科技資金支持。

從空中俯瞰賽什騰山,蜿蜒的盤山公路如同一條飄帶,串聯起各個平臺上的望遠鏡。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C平臺上,矗立着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建的墨子巡天望遠鏡。墨子巡天望遠鏡總設計師孔旭指出,作爲目前北半球光學時域巡天能力最強的設備,「墨子」擁有一批硬核關鍵技術,每三晚可巡測整個北天球一次。

2023年9月投入使用以來,「墨子」已成功發現4200多例超新星及相關暫現源候選體,構建亞洲最大的超新星多波段測光數據庫。前不久,「墨子」還實現對銀河系的分鐘級高頻監測,新發現多例具有快速光變的罕見變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天文學期刊。

今年7月,成長型通用光學望遠鏡(EAST)輔助監測系統在冷湖啓動建設。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表示,監測系統將爲中國大陸未來超大口徑地基光學望遠鏡科學佈局與建設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冷湖臺址的崛起,加速了科研成果的涌現。依託冷湖基地,中國大陸科研人員已產出100餘項論文、專利等成果,其中多項處於國際先進水準。

冷湖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管委會產業經協部負責人曹春林說,目前,冷湖已引進12家單位的45臺望遠鏡,科學設備投資達30億元。冷湖天文觀測研究基地已躍升爲東半球核心觀測點位,在國際天文學前沿領域發佈越來越耀眼的「中國觀測」。

嚴格保護暗夜星空清澈的星空,不僅承載着人類對宇宙的浪漫想像,更是進行光學天文觀測的基礎。

「暗夜星空是天文觀測基地存在的必要條件。」鄧李才說,如果沒有暗夜,地面光學觀測就會無以爲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