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探索實行園區危廢統一管理試點
企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由具備危廢經營許可證的專業公司進行收集、轉運、處置,但通常情況下,危廢上門回收有“產量門檻”。對於衆多小微企業來說,危廢產生量少、種類雜、點多面廣,危廢處置企業因“划不來”不願“接單”。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找到最佳平衡點,實現小微企業危廢管理破題?近日,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專門在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啓動小微企業園區危險廢物統一管理試點工作,在園區推行小微企業危廢處置“拼單”模式,爲企業減負,讓他們輕裝上陣。
作爲青島市汽車產業重要集聚地,即墨區擁有一汽-大衆、一汽解放、奇瑞等車企及配套企業400餘家,汽車產業規模大、鏈條長,尤以小微企業佔據大多數,且主要集中於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園區。在實地調研中,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瞭解到該園區內產廢的小微企業達70餘家,規模小、產廢少、成本大等衆多問題困擾產廢小微企業。
“我們所說的產廢小微企業,是指年產生危廢總量10噸以下的企業。有些企業甚至一年的危廢量都不到0.5噸,而危廢處置企業要按一定的‘起步價’來收費,否則就要虧本。”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即墨大隊一中隊副中隊長盧延寧介紹,小微產廢企業多而散,常常因爲數量小且種類雜等原因被“拒之門外”,企業還要設置專門的貯存區域來存儲危廢,貯存投入也不低,而且長期存放也存在環境污染風險。
直擊當前企業危廢管理痛點、難點,市生態環境局即墨分局主動出擊破題,參考落戶即墨的全市首個小微企業危廢集中收集平臺試點經驗,進一步細化危廢管理模式——以危廢“拼單”打包的形式,對園區內年產廢量10噸以下的小微企業危廢進行統一管理,實現全鏈條服務、消除全流程隱患。
所謂“拼單”打包就是由危廢處置單位牽頭,在青島市危險廢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註冊、使用統一賬號,用於園區內所有小微企業開展危險廢物入庫、申報登記、轉移處置等相關管理工作。同時,危廢處置單位直接與企業簽訂委託處置合同,建立專業化的環保技術服務團隊,對小微產廢企業提供必要的環保諮詢服務、管理培訓和技術支持。對於企業來說,只需做好對產廢的分類收集和打包,所有的危廢入庫、出庫信息均通過物聯網技術即可完成上傳,系統自動完成管理臺賬記錄。
“如此一來,危廢集中收集、集中轉運,改變了原來企業危廢處理‘各自爲戰’的局面,既節省了人力管理的成本,也減少了處置的花費,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園區的環境安全隱患,使得危險廢物全過程、精細化管理得到有效落實。”盧延寧表示。
“以前我們企業需要各自管理危險廢物,不僅要投入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和財力,還需要企業具備專業的管理知識和技能。” 青島衆仁金屬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現在生態環境部門實施統一收集轉運模式,企業無需再自行建設危險廢物貯存設施,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