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糕後遺症有多嚴重?如今明碼標價,也很少有人去購買

正所謂世界之大,唯有美食不可辜負,中國人是出了名的吃貨,而我國也有很多經典美食,就以切糕爲例,切糕是新疆的特色美食,其中富含了核桃仁、葡萄乾以及芝麻等原料,不僅營養均衡,而且口感也很不錯,但是切糕在價格這一方面一直都是有所爭議的,因爲切糕的價格是可以隨心所欲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這裡需要友善地提醒大家,那就是大家在購買切糕的時候一定要提前說明自己要切多少糕塊,要知道切糕的大小都是由賣家來決定的,他們切了多少,那麼我們就需要照單全收,畢竟一般去買小吃的都是一些去旅遊的,而遊客們如果臉皮較薄的話,也不好意思拒絕賣家,即便明知道收費不合理,也不會拒絕。如此一來,就給了賣家可趁之機,他們就會利用這個機會狠狠地宰上一筆。

很顯然,這些賣家就是典型的強買強賣,是屬於違法行爲,他們這是在逼迫消費者消費,也正是如此,很多人對於切糕售賣事件都是有另眼看待的,更有甚者,在看到賣切糕的後,就直接繞路而行了,就算自己特別喜歡吃切糕,也會竭盡全力地控制自己,時間久了之後,那些售賣切糕的商販的日子也不好過,即便他們降低切糕的價格,也沒有人願意前來購買。

遊客們在看到切糕之後也會直呼“切糕實在是太貴了,不是我能承受得起的價格。”但是當地人卻表示切糕並不貴,因爲切糕是用乾果原料製作而成的,要知道乾果原料本身就不便宜,所以切糕的價格也都是處於正常範圍之內的。

明碼標價,也很少有人去購買

只不過由於之前的商販們一直強買強賣,才讓消費者的心理留下了陰影,現如今,商販們爲了存活下去,不惜明碼標價,但即便如此,卻沒有人願意買賬,因爲消費者們實在是被騙怕了。

其實從商販們的銷售套路來看,他們就是憑藉切糕實打實的原料以及美味的口感才深得消費者的喜愛的,但誰能想到商販們爲了賺錢,居然強買強賣,不惜以損害消費者的權益爲代價,就以稱重爲例。

衆所周知,克與斤之間是有差別的,而商販們爲了賺錢,表面上打着以斤爲單價來售賣,但明面裡卻是用克爲單位來售賣的,在消費者看來,以斤售賣會更加實惠,但沒想到商販們在稱重的時候卻是用克,所以消費者就會覺得這重量明顯不對,於是就想退掉切糕。

每逢消費者發現自己上當受騙想要及時止損時,商販們就會告訴消費者切糕已經切過了,所以不能退款,最終消費者也只能買單了。但是這種套路短時間內行得通,時間久了之後,導致切糕的聲譽一落千丈,就算消費者之前很喜歡吃切糕,然而在上過當之後,也不會再次購買了。

長期下來,切糕的銷售量越來越少,而商販們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所以不僅降低價格,還明碼標價,但亡羊補牢,爲時已晚,消費者已經對切糕喪失了信任,即便商販們有所整改,也很難挽回消費者的心。

小編觀點

其實我國一直非常注重對新疆旅遊業的發展,而切糕也因爲美味的口感成爲了新疆的代名詞,原本商販們可以好好利用這次機會,將切糕推向全中國,但是他們卻只看到了眼前短暫的利益,損害消費者的權益,最終自食惡果,導致切糕逐漸沒落,所以如今也怨不得其他人,畢竟這都是商販們自己的選擇,倘若他們當時能夠誠信經營,切糕行業肯定會得到大力推崇,只可惜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