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繳社保?小老闆們發愁:要麼裁員要麼關門,也可以只僱老人
最高法明確,9月1日起,無論雙方協商還是勞動者單方承諾,任何“不繳社保”的約定都是無效的。用人單位未依法繳納社保將承擔具體賠償責任。這意味着,9月1日後,不管是自願的還是雙方協商的不繳納社保,都是不可以的。而以前,很多小微企業個體戶爲了降低用工成本,會跟員工協商,以現金補貼的形式替代社保繳納,也有些員工不願參保,會主動提不繳納社保,願意多拿工資。
最高法這個解釋爭議非常大。對於個人,繳納社保後員工到手收入會下降,收入越低的羣體,收入下降比例就越大。從企業角度,繳納社保會增加企業負擔,很多小微企業,利潤微薄,扛不住這個經濟壓力,不如直接關門,反而會導致就業崗位進一步萎縮。
部分網友對社保新規的討論
貓頭鷹和附近店裡老闆聊了下,小微老闆們態度都很不樂觀,都提到了自己壓力很大,很擔心全部繳納社保後自己不得不關門。
一家包子店老闆稱,自己店裡有的人沒有社保,員工也不想要。如果強制要繳納社保肯定壓力大,現在本來就不賺錢,再加成本的話,就只能要不減員,要不關店。
老闆稱,“你別光說餐飲行業,你隨便問問哪個行業,今年哪一個行業都不好乾。大家都不容易。”被問起不繳納社保上面會查的事,老闆稱不知道怎麼辦,也沒想過怎麼應對,暫時想不了那麼多,如果到了要減員的時候,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不行就都回家歇着:“如果真是非要強制的話,沒辦法,我們就減員,要不減員要不關店。養不了那麼多人,每個人再買保險,再加那麼多錢,那就相當於不賺錢,不賺錢還留着店鋪幹嘛?就關店。”
老闆稱網上說還有一個辦法,可以都換成老人:“我們不用(年輕人)就是了,我們只要50歲以上退休的,不用交社保。”老闆說這個經濟形勢,大家要相互理解:“大家都不容易,老闆開個店成本那麼高,能勉強維持着,大家有個工作,能發個工資就很不錯了。現在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年輕人找工作太難了。員工有個班上能賺個錢,上個班也不容易,起早貪黑的,老闆也不容易,投資那麼多錢,不賺錢,要全部繳社保,那壓力更大了。我們都得彼此大家考慮。”
該包子店在平臺的部分店鋪顯示
一家連鎖咖啡店的加盟商稱,自己店內只有兩名正式員工和兩名大學生兼職,自己本身就是法律從業者,不會做違法的事情,已經跟正式員工簽訂勞務合同交社保了,所以社保新規對其影響不大,“其他的加盟商我不敢保證,據我瞭解一般都沒有給正式工交社保,新規之後估計都不會再用正式工,全部換兼職工,時薪一般25元,比正式工成本還低。”
附近的服裝店店主則認爲不可能強制繳納社保,聽到這個消息她很驚訝,表示還沒有接到通知必須要繳納社保:“我們這裡應該不會強制繳吧?一點消息也沒有,主要是實體不好做。”店主反覆強調“現在實體太難了,應該不會強制繳納社保吧”。店主稱自己店鋪除了自己另外請有一個女生,店裡原來請了3個人,能倒班調休,現在已經減了兩個人了,自己也要加班,之前一直沒有買社保,她們也都接受。但是如果9月強制交社保,那生意就更難做了。“沒通知就當不知道吧”。
家政中介老闆則對社保新規表示“無法理解”,“我們這的家政員都是臨時的,不願意上保險,人家一個月就掙4~6千塊錢,你讓他們一個月掏兩三千塊錢上保險,我也可以給交,但人家不願意啊,家政人家是出來掙錢,掙點錢就回老家,爲什麼要強制性地做這件事情,我就不太理解,我覺得因事而定。”
該家政中介老闆表示自己從事這一行已經6年了,第一年還算可以沒賠錢,後面趕上疫情,好不容易疫情過去,以爲生意能好點,沒想到一直在虧錢,門面房租一個月要一萬多,“做家政中介這幾年我都貼錢出去,我以前在公司上班的時候都比這好,買東西都毫不猶豫,我現在沒錢了,賠光了。”
老闆補充道,我們是和家政員、僱主籤三方合同的,也要考慮僱主願不願意,“如果新規真的需要強制交社保,那我只能從家政的工資里扣錢,或者大不了我就都不留下,僱一個已經退休的人,或者我自己去僱主家幹家政掙錢。”老闆表示如果新規真的落在自己頭上,會先選擇觀望,“我隨大流,看看情況再說。”
浙江的個體戶老闆徐先生主要從事房地產相關的廣告業務,最近幾年房地產行業不景氣,公司效益下滑不得不裁員,疫情後公司運營困難,準備申請破產倒閉時跟員工停了社保,員工也都同意不交社保,願意多拿點錢。徐先生很坦然:“當時跟員工商量,先把社保停了,逐步解決一下剩餘的問題,因爲現在不管是什麼樣,活着纔是最重要的事情。”
徐先生稱自己公司疫情前9個人,疫情後是5個人,5個人又撐了幾年,幾個員工都跟了自己十幾年了,“現在實在撐不下去了,看不到一點點利好的消息,只看到國家政策對企業都沒有實質性的幫助”,“他們自己都不願意交社保,如果說攤開來自願溝通,沒有一個願意交的,因爲他們也知道交了沒用。你不繳納社保,你的薪水肯定是比繳納社保要高。但是繳納社保了,我企業強行繳納,但個人承擔的部分你就要個人承擔,年紀輕輕出來打工,就掙打工那幾年的錢,在當地交了幾年社保有什麼用?但是那部分收入沒了,實打實地少了錢。”
徐先生提到“社保有用”的前提是工作有連貫性和穩定性,如果是一個穩定的當地就業人員,繳社保對他本人是一種保障,是件好事,但很多人的工作是無法保持連貫和穩定的,是流動的,社保就沒有用。以建築工人爲例,建築工人都來自五湖四海,跟着工地項目走,幹半年幾個月工程結束,要換下一個城市,怎麼繳社保,又有什麼用?
徐先生說:“幹9個月工地結束了,我要重新找工作,我在當地交的社保有什麼用?我下一站還不知道去哪裡,中間還不一定銜接得上找工作,也不能立馬找到工作。我不能在江蘇交個8個月,然後過個半年再到安徽交個幾個月再過幾年我到山東去交個幾個月,然後我回農村帶孩子去了,我不工作了,我的社保交了有什麼用?我到時候找誰去拿這個錢?我們絕大多數老百姓考慮什麼?先活下去,再考慮未來。”
很多外出打工網友跟徐先生想法一樣,認爲自己工作不穩定,城市不穩定,沒有必要繳納社保,最重要的是存錢。有上海網友表示,“還以爲強制繳社保影響不到我,沒想到男朋友店裡強制繳社保了,人事的意思是每月大概要扣掉1200多元,我們房貸2500,房租2000,貓貓狗狗,現在活不起了。”該網友稱自己和男友在上海上不了幾年班,主要是積累經驗,存一點錢,所以上海的社保交不了多久,上海社保基數又高,對她來說社保用處不大,因爲不會留在上海,比起社保,更想多存點錢。一名負責保潔的大叔則表示,我一個月工資就2800元,我都54了,過幾年就回老家了,之前都沒社保,我交這幾年社保來幹什麼?
上海網友與男友的聊天記錄
徐先生算過,如果要給員工繳納社保,他員工到手收入每個月會減少大概1000元,員工很難接受:“很多欠發達地區的人都是背井離鄉出去打工,他要社保幹什麼?他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收入,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很多人只是想趁着年輕掙點錢回去改善生活,去蓋房子裝修結婚,但繳納社保收入會降低。”
另外徐先生也提到小微企業老闆會考慮到的用人風險:“以前跟員工協商好就行,現在強制一刀切,企業不敢承擔風險,就不敢用人。這個政策是強加給企業和員工的一種經濟壓力。”徐先生認爲強制社保政策可能是壓死一些小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企業老闆能承擔這個風險麼?企業老闆自己也會怕招聘的時候,員工說不要社保,只要多拿點錢,自己答應了,但後期員工反過來告我怎麼辦?國家法律是保護員工的,我怎麼辦?”
徐先生認爲,讓企業迴歸正常的市場化運作,政府不要去制定一些政策去強行干預是最好的,讓市場決定一切。要不要繳納社保,企業和員工可以自主選擇自主協商,員工同意不繳納社保但是工資更高一點,員工願意接受雙方達成一致就行,如果員工想繳社保,未來更多一份保障,那麼企業就規範繳納。強制繳納,效果不一定好。一方面,政策是爲了補社保基金,想增加社保收入,可能適得其反,反而更加減少社保繳納的人羣。第二,這樣的政策,本身是想保護工人的利益,反而可能因爲經濟壓力造成大家失業,失業人羣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