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面對關稅戰 學者:大陸做功德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在川普關稅政策下,對大陸衝擊將比疫情更嚴峻。圖爲一艘貨船停靠在大陸煙臺市的貨櫃港口。(美聯社)
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4月30日舉辦「美國川普總統百日新政的影響與展望」座談會,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在川普政府政策下,美國經濟到下半年恐最辛苦,大陸關稅戰衝擊將比疫情更嚴峻,他更指過去一陣子提到的「東昇西降」情形,目前看到有點轉彎、值得繼續關注,同時美國新供應鏈去中化或讓兩大經濟體進一步脫鉤。
政大國關中心主任王信賢認爲,關稅戰下短期內大陸挺得住,但長期來說傷害很大,美國能拉長的話確實會帶來更多效果,因此這波重點在於川普體制能否撐過短期,是最重要的議題。
邱達生認爲,從現在到下半年會是美國經濟最辛苦的時候,停滯性通膨衝擊民間消費,長期要解決貿易、財政兩大赤字;大陸因應關稅戰則正積極出口轉內銷,研判衝擊比疫情更嚴峻。多數預測影響程度如2009年金融海嘯,大陸當時靠拉高固定投資作經濟刺激,如今已沒有這個子彈,未來通縮疑慮將繼續。
邱達生指出,有些人擔心關稅戰後再生貨幣戰,透過貨幣貶值因應關稅衝擊,但正與美國談判下的多數國家,不太可能明顯操縱匯率。反而大陸已正面對抗美國關稅,認爲中國人民銀行會直接介入讓人民幣貶值。
大陸從美國祭出對等關稅隨即強勢反擊,到底有哪些憑藉?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分析,陸方覺得自己有體制優勢,即便外部高度風險也不容易擴大成執政威脅,加上人民幣不能完全自由兌換、民衆儲蓄率特別高,有餘裕嘗試內需刺激。他更指出,大陸的強勢也給了其他國家跟美國多點關稅談判籌碼,「這塊算是做功德」。
就臺灣表現來看,邱達生表示,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公佈臺灣今年經濟成長預測2.9%、上修0.2個百分點,認爲美國發布對等關稅到暫緩90天,反讓臺灣某個程度取得價格競爭優勢,加上大陸轉單效應,有機會墊高今年臺灣GDP。
但他也說,臺灣因應關稅在於拆彈,如果執政團隊沒有成功,今年仍不會有2字頭的經濟水準,像是對美談判下如何建立國內社會共識如美豬美牛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