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防洪 仁武八涳橋改建、拓河道
高市府水利局辦理的「八涳橋改建及曹公新圳匯流口護岸拓寬治理工程」25日動土,高雄市長陳其邁(前排中)到場祈求工程風調雨順、平安順利,預計2026年底完工後,可大幅降低仁武地區淹水風險。(洪浩軒攝)
爲解決高雄仁武區水患問題,高市府水利局辦理「八涳橋改建及曹公新圳匯流口護岸拓寬治理工程」25日動土,預計2026年底完工後,可大幅降低仁武地區淹水風險。而仁武區五和裡因地下排水系統不良,逢雨必淹,對此,水利局表示,已研擬施工計劃,預計8月底前完成。
爲強化高雄市區域排水通洪能力,水利局推動多處排水清疏工程,後勁溪排水上游爲獅龍溪與曹公新圳排水,雖然中下游已陸續完成整治,但匯流處八涳橋及其上下游渠段約有205公尺範圍因河道束縮,加上曹公新圳右岸約有225公尺排水線型不佳,不利宣泄洪水,遇到豪雨時就容易淹水,所以決定在此施作匯流口護岸拓寬工程。
水利局表示,該工程總經費約6.3億元,主要實施橋樑改建及渠道拓寬,並於獅龍溪與曹公新圳匯流口處增設導流牆,預計2026年底前完工,評估可使匯流口河道水位降低1公尺以上,屆時將全面強化排洪效能,提升防洪能力。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仁武區今年已經突破10萬人口,所以高市府這幾年相當重視當地建設,除八涳橋河道拓寬外,爲因應極端氣候帶來的強降雨挑戰,也積極推動多項滯洪設施,期望透過完整的水利系統提升防洪韌性,減輕水患帶來的衝擊。
而高雄仁武區五和裡1處綠地4年前重劃改成小型公園後,緊鄰住宅的八德一路地勢提高,每逢下雨時,水就會從道路流向低處民宅釀成水患。五和里長許有長說,淹水問題與重劃區地下排水系統不良有關,2024年山陀兒颱風襲臺,民宅最高淹到30公分,居民苦不堪言,盼能改善。
對此,水利局迴應,仁武區八德一路與和平巷口排水不良問題,目前已經完成現場會勘,研擬增設泄水孔,預計8月底前完成。後續將會同相關單位調查周邊地下排水管線的分佈狀況,保障地方居民能有安全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