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草嶺潭堰塞湖防災應變 雲林縣召開跨單位會議

▲雲林縣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今日召開「114年度第3次工作協調會議」。(圖/記者遊瓊華翻攝)

記者遊瓊華/雲林報導

有鑑於花蓮縣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因颱風「樺加沙」帶來豪雨,導致壩頂溢流,造成嚴重傷亡。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潭,同樣是一處因地震、豪雨及土石崩塌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歷史上曾於1862年、1942年、1979年、1999年(921地震)及2025年(0708豪雨)先後形成,後雖均因自然溢流下切而逐漸恢復清水溪的通洪能力,但其潛在風險仍不容忽視。

雲林縣政府災害防救辦公室爲防範類似災害重演,今(3)日召開「114年度第3次工作協調會議」,由副縣長謝淑亞主持並邀集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及各相關單位共同參與專案報告與討論。

會議中專案報告由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就「草嶺潭堰塞湖溢流應變處置作爲」進行專案說明,檢視既有警戒資訊與應變計劃是否完善。而防災疏散規劃則依農業部修正規定,各單位需落實平時整備,於土石流、大規模崩塌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立即執行警戒區域劃設、疏散撤離及安置等作業。

跨單位分工部分,於會中確認各機關、團體及鄉公所之權責分工,並依規劃配合執行疏散、安置與防救災工作。另就軍方支援需求,必要時將動用國軍車輛協助撤離,並要求國軍預先規劃相關配套措施,以確保應變能量。

副縣長謝淑亞於會中表示,草嶺潭歷史上多次因豪雨或地震形成堰塞湖,縣府將持續透過監測系統及跨單位合作,強化整體防災應變能力。雖然目前草嶺潭已因自然溢流逐漸恢復清水溪的通洪功能,但縣府仍將保持高度警戒,務求守護縣民生命財產安全。

▲草嶺潭歷史上多次因豪雨或地震形成堰塞湖,縣府將持續透過監測系統及跨單位合作,強化整體防災應變能力。。(圖/記者遊瓊華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