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AI、跨境打詐 政院打詐中心:長期受理案件下降

打詐中心表示,依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表板數據分析,詐騙集團犯罪具有集團性、組織性、跨區域犯罪與週期季節等特性,2025年1、2月因受農曆春節連假影響,下降特別顯著,長期而言,警政署每月受理案件數由2024年8月19,590件,下降至2025年3月16,634件。

打詐中心說明,觀察歷年詐騙受理趨勢,於農歷春節過後呈上升情形,2025年3月份已完全擺脫農曆春節連續假期等季節性因素影響,相較2月呈現上升,惟仍維持2024年8月以來連續下降趨勢。另每月財損金額由2024年8月131.1億元,下降至2025年3月約70.9億元。若以2024年8月爲基準計算,總財產損失金額下降48.8%,顯示政府啓動「精準打擊」機制及相關打詐措施,配合跨部會合作及公私協力打詐,已逐漸產生成效。

打詐中心補充,另鑑於假投資詐欺的被害歷程長,不易察覺,且單一財損金額高,往往高達數百萬元以上,所造成的財產損害是所有詐騙案件之冠,政府積極推動「查找潛在被害人」工作,透過科技偵查、數據分析及多元宣導等方式,及早中斷詐騙歷程,阻止被害人繼續受騙。觀察投資案件發生及財損情形,假投資財產損失金額已由2024年8月105億元,下降至2025年3月約51億元,顯示政府聚焦打擊假投資詐欺犯罪能量,已有效降低民衆受騙被害風險。

打詐中心強調,犯罪集團爲規避政府追查,詐欺手法不斷變化演進,爲因應詐欺集團犯罪模式與手法不斷轉型與改變,政府以「運用AI人工智慧、深化跨境合作、監管關鍵產業、加強被害保護」爲重點,研擬相關策略與防制詐欺作爲,隨時掌握詐欺犯罪的趨勢及型態,持續與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專業機構緊密合作,並加強防範宣導,建構更完善的阻詐防護網絡。

打詐中心續指,另政府已啓動「精準打擊」機制,從過去受害者的模式中找出共通特徵,並結合成功攔阻個案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主動掌握被害風險族羣,加強預警、攔阻與宣導作爲,不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爲強化國家打詐效能,政府將持續精進打詐策略與作爲,透過科技防詐、數據分析及多元宣導,打造堅實的防詐屏障,讓犯罪集團無所遁形,確保全民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