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艦國造藏危機 美夢快醒

(圖/本報系資料照)

海鯤潛艦潛航試俥在即,詎料造艦掌門人前海軍司令、潛艦專家黃曙光竟突然請辭,無論其內情如何,國人都必須藉此再度審視所謂「自制」軍備的能耐和上限,倘若爲爭取民意而強出頭硬撐,最終仍無法迴避科技實力的考驗。政黨會輪替,但國家尊嚴和國軍戰備執勤安全絕對不可輕率怠忽。

早在1980年代,我國向歐洲洽購潛艦時,當初構想即爲編制4艘傳統動力3000噸級柴電攻擊型(SSK)潛艦戰隊,以符合海島防禦海空聯合立體化反潛與反封鎖戰備能力,但礙於西歐各國對中共外交關係之考量,幾經斡旋纔有荷蘭RDM造艦廠放手一搏,但在中共施壓下4艘縮減成2艘。

潛艦作爲「戰略性軍備」,其研製工藝與附帶技術均由造艦船廠列爲機密,也屬於各造艦國最高級別的科技能量。舉凡具有研製偵測、通訊、光電等艦載設備與系統的國家,均有能力發展太空事業,也無不極力聯合壟斷技術,彷彿「核武俱樂部」般,同時結合外交力量,以便對潛艦採購國執行長遠的軍備政策影響。

例如德國制209和214級潛艦外銷至韓國、印尼,也都試圖限制採購國相關技術的自行研發能力,何況我國目前號稱「自制」實爲「外購」拼湊,各項系統整合不足,況且潛艦含括的工藝複雜程度遠高於任何其他軍備,在缺乏其他國家實際使用範例下,這艘標榜「國造」潛艦的安全性令人堪憂。

衆所皆知,美國於冷戰時代起,爲建立長久的全球化海權與「核三位一體化」戰略目標,其潛艦已悉數爲核動力推進裝置。此等潛艦動力排放之冷卻用水因異於一般海水溫度,極易爲衛星偵測得其航行軌跡,尤其在中國大陸沿海將完全暴露其戰備部署位置,這也是何以美國從2000年代起便極力要求臺灣採購8艘柴電潛艦,以便爲美國補足針對中國大陸「反反介入」之水下戰備,防堵臺灣海峽至東海航向太平洋海溝之通道,藉此防範中共潛艦進出第一島鏈對美地緣利益形成威嚇。

因此我國「自制」潛艦至此已有淪爲美國實質「棋子」的意味,美國亦未曾主動引介鄰國日本提供先進潛艦技術,不禁讓人質疑美國要求我國自制潛艦的真正動機。

建立戰略軍備的目的是爲維護國家的戰略優勢,而非藉由軍備的大餅一味討好美國、爲特定外商提供剝削軍事預算的機會,而今海鯤潛艦既然已浮航,國防部就必須盡力設法在不增加預算的前提下,讓這艘已成爲海軍造艦顏面問題的軍艦能順利成軍。但在後續造艦數量上也必須重新審慎評估,切勿再讓任何「自制」軍備給外商起覬覦斂財之心!(作者爲前空軍中將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