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google高層曝臺灣AI發展3挑戰 呼籲政府帶頭轉型

隨AI時代來臨,臺灣憑藉着優秀科技基礎獲得不少紅利,然而紅利高度集中於臺積電等企業,因此如何將AI紅利拓展至百工百業相當重要,2025年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也邀請各界人士進行座談,對臺灣所面臨的挑戰提出看法。(賀培晏攝)

隨AI時代來臨,臺灣憑藉着優秀科技基礎獲得不少紅利,然而紅利高度集中於臺積電等企業,因此如何將AI紅利拓展至百工百業相當重要,2025年臺灣人工智慧年會便邀請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長蘇俊榮、前Google臺灣區分公司總經理簡立峰、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與會,並指出臺灣AI發展面臨3大挑戰,需仰賴國際人才及政府帶頭轉型落實應用,盼能化解困難成爲全球AI領導者。

簡立峰提到,所謂3大挑戰包含知用落差、繁中模型優化、軟體人才不足,知用落差意味雖然人人都知道AI重要,但實際應用的少之又少,此外,目前的繁中模型僅能靠臺灣自主優化,但規模不足,仍須仰賴政府協助並完善相關配套,最後,臺灣AI人才雖多,但高度集中於臺積電等少數企業,且受少子化影響,人才軟體能力不足恐無法支撐整體產業多元化。

簡立峰表示,少子化雖是危機但也是轉機,能讓政府更積極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使AI更緊密契合產業需求,且也提供大量高齡照顧、智慧醫療內需市場,軟體面的人力不足也可廣納國際人才,助臺灣均衡發展。

蘇俊榮直言,少子化問題同樣衝擊公部門,愈來愈少人願意投身公部門,然而要處理的事情還是一樣多,不過這也是轉型的大好時機,可以將瑣碎的事務交由AI處理並縮減不必要的開會、會議記錄等,但部分同仁又較爲保守不願使用AI、擔心出錯要寫報告等,這些結構性問題導致AI運用在公部門僅能「落地」無法「生根」,步入一成不變的僵局。

蘇俊榮指出,爲鼓勵公部門善用AI,已委由數發部研發智能客服、會議記錄產生器等,並赴全臺各縣市宣導使用,甚至將是否善用AI納入績效評覈,促使各單位積極使用,從政府帶頭做起數位轉型,讓臺灣競爭力能夠領先全球。

陳正然建議,政府應成立AI應用與治理委員會,強化行政決策及一站式服務,促進跨機關協力,並導入資料信託機制,解決各單位資料流通困境,增進行政效率並優化公共服務協助創新;而在人民方面,也應加強教育推廣與運用,讓百工百業各年齡層都能接觸AI,小國資源有限,政策須務實策略性翹動AI板塊,讓AI如呼吸般普遍存在於全國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