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衆信獻策 助迎AI轉型挑戰

勤業衆信「2025 Deloitte Future Talk高峰會」,勤業衆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羣(左起)、勤業衆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廖哲莉、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業營運執行副總裁尹旋博、耐能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研華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陳清熙、緯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志豪、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講座教授簡禎富、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庚、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勤業衆信永續長暨市場發展營運長姚勝雄、勤業衆信電力公用事業與再生能源產業負責人林孟衞等貴賓出席與會。圖/顏謙隆

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圖/顏謙隆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圖/顏謙隆

協助企業應對AI轉型挑戰,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提出「EXPLORER」框架,透過「建立(Establish)」到「重塑(Reimagine)」共八大階段,提供系統化AI推動策略,以協助企業穩健駛向AI時代的新篇章。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13日舉辦「2025 Deloitte Future Talk─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同時發佈最新的「2025 CxO前瞻展望─AI價值實踐、企業決勝關鍵」報告,剖析當前AI發展及應用,及對企業的挑戰。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臺灣憑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與完整的產業供應鏈,持續展現穩健的經濟成長動能,近年AI需求強勁,帶動全球科技競爭升級,臺灣在此浪潮中也展現出堅強的實力。

他表示,臺灣企業目前也面臨算力需求攀升、數據治理挑戰、法規適應壓力及AI人才培養等多重考驗,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加速推動AI產業化,並利用科技創新驅動商業模式變革,協助臺灣企業在全球AI競局中佔得先機。

柯志賢認爲,2025年AI技術仍將持續顛覆全球產業競爭態勢,臺灣作爲全球科技供應鏈關鍵的一環,須加速推動軟硬體整合,強化本地化模型開發,並擴展國際市場佈局,讓AI技術的應用價值最大化。

經濟部長郭智輝致詞時表示,AI是產業升級及數位轉型的核心動力,也創造新的商業模式。經濟部今年將投入300億元的資源,幫助中小微企業落實數位淨零雙轉型,並協助開拓市場,讓中小微企業也能藉AI的力量實現低碳永續。

郭智輝強調,臺灣AI硬體制造業世界第一,AI軟體業去年是全球第26名,經過努力,去年底已經進步到21名,今年希望進步到14名、追上日本,2026年希望朝向第6名(韓國)邁進,2027年則要能進入前三名,政府會推出鼓勵措施來培育AI人才、網羅世界高手。

針對AI轉型關鍵路徑,勤業衆信提出AI框架「EXPLORER」:即建立基礎(Establish)、探索潛能(Explore)、試驗創新(Pilot)、發揮專業(Leverage)、營運精進(Operate)、實現價值(Realize)、賦能成長(Empower)和重塑未來(Reimagine)。

勤業衆信永續長暨市場發展營運長姚勝雄說,AI浪潮席捲全球,已是國家競爭力的關鍵,企業唯有透過系統化策略精準導入AI,才能確保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緊密結合,成爲驅動企業成長與轉型的核心動能。

他也提醒,臺灣位居全球AI供應鏈要角,具備強大硬體技術基礎,但仍受科技成熟度、獨角獸數量偏低、新創投資資源不足影響;臺灣AI產業擴展與競爭力更面臨數據品質、算力成本、法規監管、人才短缺和資源有限等五大挑戰。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今年全球經濟仍存在四大風險,包括美國政策不確定性、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大陸經濟下行風險,以及極端氣候衝擊供應鏈。但整體而言,今年的經濟並不會比去年差,未來幾年應該都會呈現「震盪中成長」的走勢。

張建一表示,經濟可望持續成長有三大理由:全世界錢還是很多、80億人口還是要生活、科技還是要進步;而且就目前產業趨勢來看,由於廠商彼此競逐,AI投資也還是會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