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 AI 轉型路徑 勤業眾信提出「EXPLORER」八大步驟框架

AI 浪潮襲來,全球競爭變局加劇,爲協助企業應對 AI 轉型挑戰並有序推動 AI 實踐,勤業衆信13日提出「EXPLORER」框架,從「建立(Establish)」到「重塑(Reimagine)」共八大階段,提供系統化的 AI 推動策略,確保技術導入與業務需求緊密結合,幫助企業穩健駛向AI時代的新篇章。

勤業衆信13日舉辦「2025 Deloitte Future Talk─鏈結創新 驅動未來」高峰會,發佈《2025 CxO 前瞻展望—AI 價值實踐 企業決勝關鍵》報告,強調在 AI 浪潮席捲全球之際,企業唯有透過系統化策略精準導入 AI,才能確保技術創新與業務發展緊密結合,成爲驅動企業成長與轉型的核心動能。

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全球市場在主要國家大選後的財經政策調整下,充滿高度不確定性,並可能引發供應鏈重組與市場動盪。在此複雜的地緣政治與通膨壓力下,臺灣憑藉先進的半導體技術與完整產業供應鏈,持續展現穩健的經濟成長動能。近年來,AI 需求強勁帶動全球科技競爭升級,臺灣在此浪潮中展現堅實實力,並孕育創新與變革的巨大潛能。

然而,臺灣企業正面臨算力需求攀升、數據治理挑戰、法規適應壓力及 AI 人才培養等多重考驗。面對此局勢,政府與企業應攜手合作,從政策、法規、人才、算力及創新等層面着手,加速推動 AI 產業化,並利用科技創新驅動商業模式變革,協助臺灣企業在全球 AI 競爭格局中佔得先機。同時,企業應密切關注國際市場趨勢,靈活調整佈局與策略,以積極應對不確定性並掌握新興機遇。

柯志賢還提到,值得關注的是,生成式 AI 技術雖仍處於市場驗證階段,但企業應摒棄對「標準答案」的固有思維,建立開放靈活的組織架構,強化應用場景的落地能力,以因應技術與市場變遷的快速迭代。隨着 AI 應用普及,數據隱私、演算法透明度與決策可解釋性等議題將成爲企業不可忽視的關鍵。企業應積極遵循法規,確保技術應用合規性,並提升市場信任度,以鞏固長期競爭優勢。

柯志賢指出,AI 技術將持續顛覆全球產業競爭態勢,臺灣作爲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必須加速推動軟硬體整合,強化本地化模型開發,並擴展國際市場佈局,以最大化 AI 技術的應用價值。唯有超前部署,臺灣企業才能在全球 AI 賽局中保持領先,穩步推動數位化升級,並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爲協助企業掌握 AI 轉型的關鍵路徑,勤業衆信13日提出「EXPLORER」AI 發展八大步驟理論框架,從建立基礎(Establish)、探索潛能(Explore)、試驗創新(Pilot)、發揮專業(Leverage),到營運精進(Operate)、實現價值(Realize),最終實現 AI 驅動的賦能成長(Empower)與重塑未來(Reimagine)。

勤業衆信永續長暨市場發展營運長姚勝雄則提到,臺灣身爲全球 AI 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具備強大硬體技術基礎,但仍受到科技成熟度、獨角獸數量偏低、新創投資資源不足等影響。整體而言,臺灣 AI 產業擴展與競爭力有五大挑戰:一、數據品質。標準不統一、開放性低,影響 AI 應用效果;二、算力成本。GPU 供應不足,運算成本居高不下;三、法規監管。數據隱私與 AI 合規標準尚不明確;四、人才短缺。產學落差大,企業難以招募 AI 專才;五、資源有限。新創企業資金不足,難以建立完整生態系。

(左起) 勤業衆信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溫紹羣、勤業衆信稅務部資深會計師廖哲莉、臺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全球事業營運執行副總裁尹旋博、耐能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暨執行長劉峻誠、研華股份有限公司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陳清熙、緯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夏志豪、國立清華大學清華講座教授簡禎富、中華民國經濟部部長郭智輝、勤業衆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長庚、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張建一、勤業衆信永續長暨市場發展營運長姚勝雄、勤業衆信電力公用事業與再生能源產業負責人林孟衞。 圖/勤業衆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