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需要穩定的匯率政策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近月來大幅波動。聯合報系資料照
新臺幣兌美元匯率近月來大幅波動,日前爲了6月季底做帳,先是突然暴跌7角,然後第二天又暴升7角,回到前一天的水準,目前已升值站上28字頭了。
延續5月初新臺幣匯率在幾日內暴升,6月底半年收盤,突然又暴跌,顯現出匯率波動極其不穩定的現象。雖然說造成新臺幣匯率巨幅震盪的情況與人們的預期有關,但是臺灣是一個高度依賴進出口的經濟體,新臺幣匯率對於進出口廠商的影響非常大,過度波動,會讓廠商暴露在龐大的匯率風險中。因此,在廠商面臨美國巨大的關稅風險時,央行更有必要努力維持一個穩定的匯率政策。
4月初,川普宣佈將對全球各國課徵對等關稅,將對臺灣課徵高達32%,只比中國大陸的34%略低,而高於日韓的24%。在面對如此高關稅的壓力下,政府立即提出幾項預備與美國協商關稅的政策,其中一項就是關稅要從零開始談。事實上,臺灣被課徵如此高關稅的主要理由,就是因爲去年臺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太大,纔會在川普的計算公式下,被要求課徵32%的關稅。由於廠商預期未來會被課徵高額關稅,因此今年以來,美國廠商普遍提前下單,造成上半年臺灣對美國出口大幅成長,順差也更加擴大。今年前五個月,臺灣對美國出口額達到646.3億美元,進口額爲197.7億美元,依此一數據推估,我們的對等關稅將達到36.1%,比之前宣佈的32%還要高。在這種情況下,各方人士都預期,臺灣不但會有高額的關稅,同時也會面臨新臺幣升值的壓力,因爲政府很可能會完全接受美國的要求。
5月初,政府宣佈已經完成與美國第一階段的關稅協商,但政府沒有說明具體的協商內容,加上美國要求各國要拿出誠意,因此臺灣應該會面臨美國很大的壓力。尤其是最近以來,臺灣對美國的順差持續大幅增加,結果5月初,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突然上升,在短短几天之內由32.0暴升到30.1,此一漲幅應該是新臺幣歷史上在短期內最大的漲幅。
雖然央行堅稱沒有受到美國的壓力,但是國人普遍不相信,因爲央行在傳統上對於控制匯率一向都非常有效,而這一次如果不是央行放手,不可能會出現如此劇烈的上升,也由於在美臺談判關鍵時刻,央行更不敢幹預匯率,以免落入操縱匯率的口實。
現在臺灣對美國出口仍然在擴大,坊間許多傳說新臺幣匯率可能會持續上升,甚至有些人估計上升到27左右。5月以來新臺幣匯率持續在緩慢的上升中,而前兩天的劇烈波動,明顯是人爲操控;如此大幅波動,會讓進出口廠商在決定進出口產品價格時,遇到很大的困難,也因此會暴露在高度的匯率風險當中。出口廠商必須同時面對大幅調升關稅風險,如果沒有一個穩定的匯率,廠商將面臨雙重風險,可以說是屋漏又逢連夜雨。
依據美國之前宣告的,對等關稅將在7月9日決定,在此之前新臺幣匯率可能仍然會波動;如果到時川普宣佈對等關稅再延90天,那麼新臺幣匯率可能會持續走升。從進出口商的角度來看,絕對不樂見這種情況發生,這時央行的角色就會更爲重要。總之,無論如何,央行都應該維持一個穩定的匯率政策,如果有必要,一次讓新臺幣升足也不是不行,但是不應該在升值的過程中出現大幅波動。雖然川普的政策不確定,導致我國關稅與匯率不確定而不穩定,但是央行至少應該在可控的範圍內,最大程度的維持匯率的穩定,儘量減少廠商可能的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