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日快樂/柏文 打造健身勝利方程式
柏文董事長陳尚義。柏文/提供
臺灣首家掛牌上市健身中心業者柏文(8462)的主力品牌「健身工廠」起家厝位在高雄市博愛三路上,3,000坪的博愛廠2007年2月開幕,一路走來即將18年。董事長陳尚義回想,創立健身工廠的2000年初期,適逢臺灣健身產業劇烈變動時期。大型健身休閒品牌無預警倒閉、宣告破產,引發消費糾紛,造成大衆對於健身房存有許多疑問,甚至負面觀感。
當時顧客要加入會員,第一個疑問就問:「什麼時候會倒?」如何重拾社會大衆對健身房的信心爲當務之急。陳尚義首創月費會員制,做出市場差異性,換句話說,健身工廠持續開門營業,會員才需要付錢,不用擔心突然倒閉、會費拿不回來等問題。
月費制度 創造市場差異
健身工廠的月費、教練課程等服務一律標準化收費,摒除檯面下的殺價、講價造成的爭議;過去健身市場有許多私人教練課程存在銷售爭議,陳尚義爲解決這項痛點,訂下36堂課的天花板上限。他並規定會員必須在剩下五堂課時才能再行購課,在計算教練獎金的方式,也不是採「賣了多少課」,而是以「上了多少課」爲標準,目的是讓教練更專注在自身專業上,協助會員達到健身目的。
透明標準化的收費制度,以及優質的教練水準,讓健身工廠在臺灣連鎖健身品牌中脫穎而出,教練課程滲透率約23%,會員續約率達六成(高於同業的三成),讓健身工廠逐步成爲臺灣本土最大健身連鎖品牌。
健身工廠推出的團體課程也是亮點。2020年開發包含雕塑身形、心肺適能、韻律節奏和舞蹈等四大類型的「FORCE團課」,總經理林洵賢說:「我們研發的團課內容會調整訓練強度,在訓練量上拿捏的更精準,加入有別於西方的東方特色,更適合亞洲人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型態。」
例如「輕流動」課程在動作中融入太極、氣功、武術等東方元素,給予會員嶄新的運動體驗,廣受會員歡迎,「這一切初衷都是希望讓健身變得更有趣」。健身透過一對一、一對多的教練課和團課,讓鍛練變的更好玩有趣,就是健身工廠努力的目標。
陳尚義一直秉持讓健身走入大衆的日常生活中的信念。他以美國市場爲例,健身人口約30%,新加坡、香港、南韓約爲7%至10%,而臺灣經過20多年來的努力,現在只有4%,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這也是還需要努力的地方。
他期許隨着健身房的形象翻轉、健身觀念從有氧轉向重訓,大衆開始走入健身房「運動」。他以健身工廠的會員輪廓爲例,年齡層橫跨青少年到銀髮族,健身目的也各不相同,從雕塑體型、運動強身、病後復健的都有。
3P、3I理念衝刺展店規模
林洵賢觀察,「大衆開始逐步瞭解,健身其實是很基礎的訓練,可以融入生活」。近幾年臺灣的健身風氣已經逐漸邁向「運動生活化」階段。就在健身市場及風氣持續成長的同時,全球發生疫情,他說:「我們就好像站在海嘯第一排,直接無預警的正面衝擊,當時我只有3小時的思考時間,必須馬上做出迴應。」林洵賢永遠忘不了2021年5月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時的心情。
陳尚義緊急召開內部會議,當天下午立即公告停止營業,並暫停收取會員月費,健身工廠是全臺第一間對外做出聲明的健身房業者,隨後其他同業紛紛跟進。
「做這個決定不容易,我們從一間營收逾億元的上市企業,幾乎瞬間歸零,但這也是我們對於會員的承諾,既然沒辦法營業,就不能收取會費,要讓大家都能安心防疫。」林洵賢說。
先做好防疫,配合政府,壤外之後繼續安內,健身工廠並沒有在疫情期間空轉,而是加強空間設備的升級,開發免脫口罩的AI人臉辨識系統、線上客服中心、佈局線上商城、發展自有品牌等,等待疫情畫下句點。
2022年5月,政府解除健身房三劑疫苗防疫措施,隨着管制解封、大衆在疫後意識到身體健康纔是關鍵,健身市場回到疫情前快速成長的態勢,健身工廠會員人數連18個月成長,營收在2022年回升至疫前水準。
健身工廠在2024年展開一波大擴點計劃,進軍宜蘭、羅東、澎湖、臺中等地區,開設至少八間廠館,全臺廠館數逼近80間,希望讓消費者透過運動健身,取得身體上健康、心靈上正能量。
陳尚義表示,健身工廠的企業中心思想是「3P」、「3I」;3P爲professional專業、pslitive正面態度、passion熱忱;3I爲-Integrity誠信、initiative主動、improvisation應變。而能力愈大、責任愈重,訂下短中長期目標,要在2025年展店80家,2027年要增至100家規模。
從「你們什麼時候會倒?」到「甚麼時候來我家附近開店?」。陳尚義希望健身工廠成爲消費者健身第一選擇,也爲唯一選擇。
他選出年度標語「健了再說」,期許健身工廠成爲民衆下班之後進入生活的中繼站,將上班、讀書壓力徹底釋放,無論天大難關,健了再說,又是一個全新自我。
柏文 打造健身勝利方程式。 柏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