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居民融資成本進一步降低(銳財經)
本報記者 徐佩玉
5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以上LPR爲3.5%,1年期LPR爲3%,均較前期下降10個基點。這是今年以來LPR首次下降。與此同時,國有大行及多家股份制銀行同步下調存款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利率首次跌破1%。
專家表示,作爲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基準,LPR下降傳遞出穩增長、促發展的政策信號,有利於降低企業、居民融資成本,提振市場信心,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增長。
下調符合市場預期
此次LPR下調在市場的預期之中。目前,7天期逆回購利率作爲主要的政策利率,已成爲LPR新的“定價錨”。5月8日,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調降至1.4%,較前次下降10個基點,引導此次LPR跟隨調整。
LPR下降將進一步激發信貸需求,釋放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潛力。“隨着居民住房貸款、消費貸款利息支出減輕,居民消費意願和能力將進一步提升,將有效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也有助於提振消費、擴大內需。隨着存款利率走低以及居民預期改善,資本市場、理財市場的吸引力或將進一步增強,有助於推動資本市場、理財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
今年以來,LPR改革效能持續釋放,促進貸款利率穩中有降。4月份,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2%,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1%,比上年同期低約55個基點,均處於歷史低位。
董希淼表示,LPR下降並不意味着新增貸款利率一定下降。貸款實際利率由LPR與加點組成。加點本身由各家銀行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資金成本、市場競爭等因素綜合考量制定,每家銀行並非完全一致。今年以來,金融管理部門對個人類貸款定價行爲加強引導。無論是個人消費貸款還是個人住房貸款,都要保持合理的定價水平,年利率一般不低於3%。這樣有助於維護正常市場秩序,也有助於銀行保持息差基本穩定。
存款利率同步下調
對居民來說,LPR下調,直接影響之一是新發放房貸利率的降低。
中國人民銀行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全國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3.1%。據此測算,以一筆100萬元的房貸爲例,貸款期限爲30年,採用等額本息還款方式,LPR下調前的利率爲3.10%,每月還款金額約爲4270元;而LPR下調至3.00%後,每月還款金額降至4216元,每月可節省54元,30年累計可節省約1.9萬元。
LPR下調的同時,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調。目前,國有大行和多家股份制銀行已經宣佈下調存款利率。具體來看,活期存款利率下調5個基點;定期整存整取3個月期、半年期、1年期、2年期利率均下調15個基點,3年期和5年期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7天期通知存款利率下調15個基點。
整體來看,此次存款利率調整具有以下特徵:長期限存款利率降幅較大,而活期存款以及短期存款利率的調整幅度相對較小。調整之後,活期存款利率統一降至0.05%,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0.95%至1.05%之間,首次跌破1%。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存款利率降幅綜合來看大於LPR降幅。專家分析,這體現了對銀行息差的呵護。通過給予存款利率更大幅度的下調,平衡支持實體經濟與保持銀行體系自身健康性的關係,提高銀行信貸投放的積極性,打開後續實體融資成本下降空間。
非利息成本將降低
董希淼分析,未來一段時間LPR的變動需要兼顧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等因素,努力在穩增長、穩息差、穩匯率、穩外貿等多重目標中保持動態平衡。他認爲,從最新數據看,4月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和個人住房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分別爲約3.2%和3.1%,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和55個基點。這表明,無論是企業還是居民融資成本在去年較快下降的基礎上再次明顯下行。下一步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並非只有降低LPR這一種途徑。
從此前發佈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後續中國人民銀行降低實體融資成本,除進一步降低貸款利率外,另一個重點是降低抵押費、擔保費、中介服務費等非利息成本。
報告指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可分爲利息成本和非利息成本兩類。非利息成本主要指融資費用,包括抵押費、擔保費、中介服務費等,涉及多個收費主體,收費名目多、不透明,層層疊加,導致部分企業“體感”的融資成本仍較高。特別是對許多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來說,融資費用往往是綜合融資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示包括各類融資費用在內的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成爲促進企業綜合融資成本下降的關鍵一環。
談及下一階段安排,報告提出強化利率政策執行,持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研究進一步擴大開展明示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工作的試點地區,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