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交所公佈網路期貨最新詐騙手法 建議採兩步驟打擊詐騙
據期交所統計,近兩個月(114年4月至5月)期貨商通報網路期貨詐騙案件計119件,詐騙類型以非法地下期貨及招攬開戶交易最多,佔56%,其次爲網路開設期貨交易課程之非法期貨顧問及代操期貨佔30%,冒名期貨業亦佔11%;詐騙刊登媒介以Meta(臉書)爲大宗。
期貨詐騙廣告分析圖。期交所/提供
該活動舉辦迄今2個月,在期貨商積極搜報網路期貨詐騙案件下,14家專營期貨經紀商共蒐集119件期貨詐騙案例,期貨商均已向社羣平臺或內政部警政署165平臺通報檢舉。從期貨商搜報的詐騙案件使用媒介來看,77%來自Meta(臉書),13%來自Google,餘則爲以電子郵件傳播,此外,詐騙集團刊登貼文後,多數都會再使用Line通訊軟體與民衆建立聯繫。
期交所提醒民衆面對期貨交易投資相關廣告或邀約,應時時保持警戒,多方查證,尤其對以「保證獲利」、「免保證金」、「免手續費」爲誘因的宣傳話術,更要慎防詐騙,並提醒民衆從事期貨交易一定要透過經主管機關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核可的合法期貨業者進行,自身權益纔可獲得保障。
同時建議民衆採取兩步驟,公私協力打詐:一、上期交所官網(路徑:交易制度/期貨商名冊)或中華民國期貨業商業同業公會官網(路徑:相關連結/會員名冊)查詢合法期貨業者之基本資料及電話,再以電話向期貨業者查證;二、若查爲詐騙情事,請立即致電165反詐騙專線及110報案。
觀察最新期貨詐騙手法,以非法地下期貨及其他(招攬開戶交易)合計佔56%最多。詐騙者通常在投資理財或期貨交易社團刊登貼文,以免保證金、現金回饋、號稱有穩定的交易平臺、僅0.1口即可下單、交易免撮合及限時開戶優惠等低門檻交易話術,招攬民衆開戶交易,誘使民衆私訊加Line,藉以從事非法地下期貨之詐騙行爲。
其次爲非法期貨顧問及代操期貨案件佔30%,此類手法通常使用個人臉書專頁或在期貨交易社團刊登貼文,這類貼文常夾帶色彩鮮明、放大獲利點位、交易策略或訊號之圖片,使用VIP帶單羣組文字,吸引民衆加入。再者,冒名期貨商詐騙案件佔11%,此類案件雖僅有少數期貨商受害,但詐騙集團盜用公司名稱及Logo建置釣魚網站,誘騙其客戶點選盜取個資之手法,極容易使客戶誤信。目前受害期貨商也在期交所提供反詐聯防行動專區進行聲明與澄清。
期交所表示,爲打擊不法份子利用社羣平臺進行詐騙,雖政府已訂定相關法規促使網路平臺業者確實履行資訊揭露與源頭管理的責任,民衆除了進行查證並警惕自己不要被詐騙外,可主動進行檢舉,以防止別人被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