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公司居間人首次回落至4000人以內,創單季度最大縮量,取消已是大勢所趨?

財聯社7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持續1年以上的人員縮水,當前存續的期貨公司居間人已經縮水近半。

中期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12900名居間人在協會完成系統登記,其中3643名居間人處於合同存續期,較2025年3月底減少774名,減幅17.52%。

而與去年6月底相比,目前存續期的居間人數量已減少了2755人,即縮水幅度達到43.06%。

持續縮水背後,是監管對居間人管理的持續高壓,向互聯網營銷方向發展,也成爲近年期貨公司近年探索的重要轉型方向。

單季度最大縮量

所謂的期貨公司居間人,是指受期貨公司委託,爲期貨公司與交易者訂立期貨經紀合同提供中介服務,獨立承擔基於中介服務所產生的民事責任,期貨公司按照約定向其支付報酬的機構及自然人。

今年二季度居間人774名的縮量,已是中期協過往披露數據中單季度的最大值(可查數據從2024年一季度末開始)。3643名居間人處於合同存續期,也是首次季度披露數據回落至4000人以下。

與此同時,期貨市場的體量正在不斷壯大。中期協數據顯示,以單邊計算,6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額爲5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7.25%。1-6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額爲339.73萬億元,同比增長20.68%。

拉長時間來看,期貨公司居間人數量的縮減更爲顯著。此前,中期協調研結果顯示,國內149家期貨公司上報的2019年開展居間合作的自然人居間人數量爲48437人,機構居間人數量爲6323家。

雖然彼時超4萬人次,存在同一居間人爲多家期貨公司提供服務的情況,實際居間人數或少於該值。但從超4萬人次,回落至4000人以下,足以見得業務的縮減勢頭。

監管持續高壓

人數縮減的背後,財聯社記者瞭解到,業務開展不規範、行業惡性競爭亂象、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等問題,使得期貨公司居間人業務的發展備受監管關注。

僅今年以來已有2起來自地方證監局的罰單。

今年5月,山東證監局向天富期貨山東分公司及其負責人發出罰單。內容提到,該分公司與某居間人合作過程中,未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督促該居間人合規展業。

今年1月,徽商期貨收到來自安徽證監局的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內容提到該公司居間人管理不到位。

而去年,至少有7家期貨公司或分支機構的監管罰單內容涉及居間人業務問題。

比如,寧證期貨合肥營業部、大有期貨合肥營業部也因居間人管理不到位被地方證監局處罰;津投期貨是在2020年爲居間人開通客戶管理系統手機版賬號;上海大陸期貨柳州營業部居間人檔案管理不規範,某居間人檔案未記載居間人考覈情況被罰。

處罰力度不減的同時,規範居間人發展的制度建設,也已落地。

5月9日,中期協正式發佈修訂後的《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自8月1日起施行。

該辦法內容涉及居間合作條件、居間人行爲規範、居間合同必備條款、期貨公司內部管理、自律管理等五方面主要內容。

具體細則也強化了期貨公司需對居間人進行全流程管理。比如,該辦法明確期貨公司對名下客戶數量、權益較多的居間人要求的監測報告。對於月末名下客戶數量超過20名或者客戶權益超過200萬元的居間人,還需要進行相關報告。

規範化是大勢所趨

事實上,規範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居間人數的減少也在所難免。

“隨着居間人管理越來越嚴格,我們正在清退部分存量的居間人。”一位期貨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公司本身的經紀業務並不依賴居間人業務,但也已有縮減的動作。

這也是行業共同的趨勢,甚至有業內人士認爲,未來期貨公司居間人的角色或將消失。

而在此前期貨公司居間人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階段中,中期協的調研結果也提到,有期貨公司明確建議徹底取消居間人。彼時,149家期貨公司中已有7家沒有與居間人開展合作。

已上市的期貨公司,也明顯看到弱化居間人的態勢。比如,瑞達期貨2024年報提到,公司進一步加強對居間人的風險排查,強化續簽管理,嚴控居間人數量。2024年度,公司支付居間報酬的居間人數量(母公司口徑)爲103人。

而在2020年,居間人曾是該公司主要營銷渠道之一,彼時,瑞達期貨在2020年公司支付居間人佣金的居間人數量(母公司口徑)爲939人。

5年時間,居間人數縮減近九成。瑞達期貨也表示,近年來,公司積極利用互聯網持續提升期貨經紀業務的營銷能力,已在廈門、成都、上海等地組建互聯網運營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