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暖溼化”極端事件頻發,成都八部門印發《方案》應對影響和風險

研究預測,到2035年乃至更長時期,成都市氣候將趨於“暖溼化”,氣候變化將帶來一系列重大風險。例如,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更加頻繁、氣候誘發自然災害風險加大、城市運行面臨更多氣候變化挑戰、氣候變化風險跨區域傳導風險增大、市民健康和安全面臨更多風險等等。

《方案》提出目標,到2025年,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形成。其中,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能力持續增強,公園形態與城市韌性空間深度融合,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公園城市形態全面呈現,水系統和能源系統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穩步增強,城建設施安全韌性水平大幅提升,極端性洪澇災害、高溫熱浪得到有效應對。

《方案》還提出,到2035年,氣候變化關鍵風險監測預警能力進一步提升。其中,氣候風險管理和防範體系基本成熟,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大美空間形態全面呈現,持續性高溫、極端性洪水、大範圍缺電等重特大氣候相關災害風險得到有效應對,全社會適應氣候變化能力顯著提升,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支撐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目標全面完成。

與此同時,《方案》還明確了實施途徑,制定包括氣候風險管控行動、國土空間優化行動、涉水安全保障行動、能源系統抗壓行動、基礎設施強基行動、敏感產業增韌行動、生態系統鞏固行動、衛生健康適應行動、應急管理升級行動、治理能力提升行動在內的“十大行動”。其中,涉水安全保障行動將增強水資源保障利用能力、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能源系統抗壓行動將構建城市新型電力系統,加強非電能源供給儲備。

紅星新聞記者 呂佳羽

編輯 歐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