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文山會海再減減(金臺潮聲·作風建設系列談④)
吳儲岐
“不是在開會,就是在去開會的路上”,一度是不少基層幹部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文山會海,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僅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更消磨着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持續深入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着力糾治文山會海問題。然而,仍有個別地方搞變通,反彈回潮現象時有發生。比如,有的地方搞“套娃會議”,安全生產部署會裡嵌套生態環保督察整改會,再打包秸稈禁燒動員會,以會議時間的延長彌補會議數量的壓減;有的單位砍掉七成紙質文件,卻在微信工作羣搞起“接龍彙報”……這樣的做法反映出少數黨員幹部仍存在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的思維慣性和工作作風,反映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長期性、複雜性,必須緊盯不放、堅決糾治。
在改進作風的問題上,我們不能退,也退不得,要在堅持中見常態,向制度建設要長效。如今,有的地方出臺規章制度,既明確了發文、辦會的量化標準,又作出“不得”“禁止”等一系列限制性規定。有的地方通過不定期開展監督調查、搭建智能化監督平臺等方式,進一步構建事先審覈把關、事後效果評估機制,督促相關部門從嚴控制發文、辦會。只有堅持“嚴”的基調不動搖,建立健全爲基層減負長效機制,久久爲功,才能打贏作風建設攻堅戰、持久戰。
糾治文山會海,要堅持系統施治、標本兼治、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找出產生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有的黨員幹部認爲會開了,文件傳達了,事情就做完了。說到底,這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作祟,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因此,改作風必須往深裡改、往實處幹,要進一步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記初心使命,強化宗旨意識,牢牢堅持黨的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大興務實之風,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努力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用實幹擔當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一次採訪中,一位茶鄉的駐村幹部說:“以前每週三天在縣城開會,現在每月集中開一次調度會,省下來的時間幫茶農跑銷路,多賣不少茶葉。”樸素的話語、喜人的變化,傳遞出一個道理:高質量發展的答卷是在田間地頭“深耕”出來的。少一些“紙上談”,多一些“實地幹”,廣大基層幹部羣衆就會享有更多的獲得感。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