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都是老百姓給的(金臺潮聲·作風建設系列談②)

張  洋

一條3公里的河,爲何治理了5年?前不久,有媒體報道,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在治理河道時,正確處理顯績與潛績的關係,統籌考慮羣衆訴求與水系治理,開明河、鋪暗管、築水壩,實現水清岸綠、景美人和。在當地幹部羣衆看來,幹工作、抓發展不能爲了看得見的“面子”簡單求快,讓羣衆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纔是“有裡有面”的事。

一席話很樸實,卻道出了新時代黨員幹部應有的正確政績觀,折射出共產黨人密切聯繫羣衆的好作風。

新時代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八項規定深刻改變中國。各地各部門推出一系列反“四風”、樹新風的有力舉措,“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傳承弘揚,“接訴即辦”改革持續深化,讓越來越多的黨員幹部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到羣衆中去、爲民辦實事。大家篤信篤行,“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羣衆的口碑纔是真正的“面子”。

實際工作中,仍有個別黨員幹部以“作秀”代替“做事”,以“造勢”代替“造福”,搞“面子工程”。去年下半年,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爲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通報了3起典型問題,其中涉及不少關於“面子工程”的情節:花1300多萬元建廣場景觀小品,斥資12億元建對外交流中心,豪擲超1.2億元打造智能化信息系統……這看似給自己臉上添光貼金,實則華而不實、勞民傷財,經不起實踐、羣衆的檢驗,最終讓自己徹底丟了面子。

對於“面子工程”,堅決不留面子。這進一步警示我們,要想真正“有面子”,關鍵是“強裡子”,是讓羣衆過上好日子。新徵程上,廣大黨員幹部應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羣衆路線,自覺抵制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羣衆坐到同一條板凳上,面對面交流、心貼心謀招、實打實解題,讓羣衆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杜絕“面子工程”,大興務實之風,要進一步從源頭抓起、往深處發力。共產黨就是給人民辦事的。我們黨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凝心鑄魂,要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時常檢視自己,錘鍊堅強黨性,擰緊思想“總開關”,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真正做到表裡如一、知行合一。

共產黨人的“面子”,從來不是個人的顏面,而是羣衆的口碑。面子都是老百姓給的。多辦利民實事,多積尺寸之功,百姓自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紮實推進,廣大黨員幹部改進作風、真抓實幹,我們黨必將贏得更多的好口碑。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08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