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銀安盛三大子品牌戰略成型 多維佈局打造全譜系投資生態

當市場在低利率中尋找確定性,當科技浪潮裹挾着產業變革呼嘯而來,當普通投資者渴望更透明、更穩健的理財方案——浦銀安盛基金正以一場精準的“品牌矩陣攻堅戰”給出答案。

如今的浦銀安盛,早已不是人們印象中單一的“固收能手”。通過“全球科創家”“指數家”“固收家”三大子品牌的協同發力,這家合資基金公司已構建起覆蓋科技成長、量化增強、穩健收益的全譜系投資生態。

這三大品牌的崛起,不僅是浦銀安盛對市場需求的敏銳迴應,更折射出資管行業從“規模競賽”向“能力深耕”的轉型軌跡。它們如同三支精準的利箭,分別瞄準了科技創新的時代風口、指數投資的效率紅利與固定收益的穩健底盤,共同構築起兼具進攻力與防禦力的投資體系。

產品矩陣全面落地 三大品牌各展所長

全球科創家:跨市場覆蓋科技全賽道

作爲浦銀安盛佈局科技創新領域的核心品牌,“全球科創家”已形成覆蓋海外科技、港股科技與國內細分科技賽道的序列化產品佈局,構建起“A股+港股+美股”的全球科技投資版圖。

在國內市場,浦銀安盛高端裝備混合(A:019864,C:019865)聚焦硬科技領域,以人形機器人爲主賽道,兼顧半導體佈局,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5日,該基金近一年來收益超120%,成爲主動投資領域的標杆產品。再看科技創新優選混合(009048),廣泛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領域,近一年來收益也超過90%。

海外市場佈局中,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A:006555,C:014002)以美股爲核心,重點配置英偉達等全球AI龍頭企業,通過左側佈局分享科技浪潮紅利;港股通量化混合(A:005255,C:013224)則是依託港股通機制,聚焦阿里、騰訊等港股科技龍頭,捕捉AI應用與高端製造領域的成長潛力。

從賽道來看,“全球科創家”產品已覆蓋半導體、機器人、算力、AI應用、新能源等核心領域,形成“全產業鏈+跨市場”的投資網絡,爲投資者提供一站式科技投資解決方案。

固收家:多策略構建穩健收益底盤

再看“固收家”品牌,浦銀安盛基金深耕固定收益領域,通過精準的產品定位,在短債、固收+等核心策略領域形成代表性產品,兼顧收益與風險平衡。

其中在短債領域,浦銀安盛雙月鑫以“低波動、穩收益”爲特色,2024年業績排名同類前1/10,尤其在三季度債市調整中展現出優秀的回撤控制能力,成爲個人投資者“錢包守護”的優選。中短債產品通過降低久期、聚焦短期高票息品種,以票息策略爲主獲取穩健收益。

在固收+與偏債混合領域,截至今年半年末,浦銀安盛穩健增利A(LOF)近一年收益率4.27%,在準債債券型基金中排名前1/3;浦銀安盛6個月A近一年收益率4.76%,位列同類前1/5;還有浦銀安盛雙債增強A近一年收益率5.42%,在偏債債券型基金中躋身前1/2。

這些產品通過“債券+可轉債或少量權益”的組合,在控制回撤的同時增厚收益,滿足投資者對“低波動+適度彈性”的需求。

指數家:寬基指增形成配置價值序列

“指數家”品牌則是聚焦量化投資與指數增強,目前浦銀安盛基金已佈局中證A50、科創100、中證A500、科創綜等多隻寬基指增產品,初步形成兼具投資潛力與配置價值的產品序列。

在大盤與寬基領域,浦銀安盛中證A50指數增強A(021256)覆蓋龍頭股,適合長期持有;中證A500指數增強A(022768)作爲大寬基產品,行業分佈更均衡,可實現一鍵覆蓋;滬深300指數增強A(519116)則錨定核心資產,提供市場基準收益的增強版本。

除此之外,科創領域是浦銀安盛“指數家”的發力重點,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A:024083,C:024084)跟蹤科創板旗艦指數,對科創板股票總市值覆蓋度達97%,通過“40%多因子選股+30%行業輪動+30%量化交易”的策略結構,在570只成分股中挖掘超額收益。科創100指增則是聚焦科創板中盤股,與科創50形成互補,把握“大票+中小票”的百花齊放機會。

而爲了更好地把握賽道的機會,浦銀安盛的“指數家”團隊,還依託AI技術賦能模型,實時地捕捉有效信息,使指數增強策略既能貼合市場趨勢,同時,通過量化模型控制風險,實現“透明、穩定、可複製”的增強效果。

人才梯隊多元構建 專業團隊夯實投研根基

當然,三大子品牌的穩健發展,離不開專業化人才隊伍的支撐。據筆者瞭解,浦銀安盛通過“內部培養+外部引進”的模式,在科技創新、新固收策略、指數增強等領域打造了一支“專、深、廣”的投研團隊。

先以“全球科創家”團隊爲例,匯聚了兼具國際經驗與本土洞察的人才。國際業務部副總監俞瑾擁有外方股東投資機構工作經歷,深諳全球科技產業鏈佈局,其管理的浦銀安盛全球智能科技(QDII)精準把握英偉達等龍頭機會;新銳基金經理李浩玄深耕人形機器人賽道,憑藉對產業的長期跟蹤,其產品成爲主動投資領域的焦點。

此外,團隊內部建立細分研究體系,機械製造、軟件、半導體等領域均有專職研究員覆蓋,同時依託產業研究員跟蹤趨勢,形成“全球映射+本地落實”的投資邏輯。

再看“固收家”團隊,以固定收益投資部總監李羿爲核心,集結了一批實戰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陶祺管理的浦銀安盛雙月鑫通過靈活調整久期與倉位,在短債領域表現突出;章瀟楓深耕可轉債市場,擅長挖掘“雙低轉債”與高分紅標的;鄭雙超在“固收+權益”領域經驗豐富,以紅利板塊爲底倉、科技板塊爲彈性,實現穩健增值。

不僅如此,團隊還構建了系統化的風險控制框架,通過宏觀研判、中觀行業分析與微觀個券挖掘的結合,在找超額、控回撤上形成獨特優勢。

在“指數家”團隊方面,以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監孫晨進爲領軍人物,9人團隊包含2名量化基金經理、2名ETF基金經理與5名量化研究員,分工明確。研究員專注於宏觀資產配置、行業輪動、多因子選股等模塊化模型研發,基金經理則根據產品定位整合模型權重,例如科創板綜合指數增強基金的策略組合即由團隊協同完成。

團隊還積極運用AI技術,將DeepSeek大語言模型融入賽道識別,提升策略對市場變化的響應速度,使量化投資既具科學性,又不失靈活性。

三大戰略協同成型 多元能力助力行業發展

總的來說,從產品佈局到人才建設,浦銀安盛“全球科創家”“指數家”“固收家”三大業務戰略已初步成型,並形成了“科技攻堅+穩健打底+工具賦能”的協同發展格局。

在市場定位上,三大子品牌分別覆蓋高成長、穩健收益、透明配置等不同需求,滿足從保守到進取的全風險偏好投資者。

在能力建設上,科創投資的全球視野、固收投資的風險控制、指數投資的量化技術形成互補,使公司在震盪市場中既能把握結構性機會,又能守住風險底線。

在長期目標上,三大子品牌均以“服務實體經濟+助力投資者增值”爲導向,科創產品引導資金流向硬科技領域,固收產品爲居民提供理財替代,指數產品則降低投資門檻,實現普惠金融價值。

展望未來,隨着科技革命的深化與資管行業的轉型,浦銀安盛將繼續依託三大子品牌的協同優勢,以多元產品佈局、專業投研能力與客戶利益優先的理念,在複雜市場中爲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書寫資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文/安安

(風險提示及投資者建議: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需持續注意市場風險,根據自身配置偏好作出選擇。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