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科技、服務消費,央行貨政報告勾勒三大金融服務核心方向

8月15日,人民銀行發佈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貨政報告”),總結上半年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凸顯出我國宏觀調控思路的轉變成效,並對下階段貨幣政策思路進行了闡述。

報告提出,未來在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將聚焦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等重點領域,且清晰勾勒出普惠金融、科技創新、服務消費三大未來金融服務核心方向。同時明確,下階段貨幣政策將持續落實適度寬鬆基調,抓好政策執行以充分釋放效應,同時強化宏觀政策協同。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是未來信貸投放主線

在央行二季度貨政報告中,宏觀調控思路轉變的效果正逐步顯現。

當前,我國金融總量已具備較大規模,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和廣義貨幣M2餘額分別突破430萬億元和330萬億元。在此背景下,報告明確提出,在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需不斷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將更多金融資源投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

這一轉變在政策導向中體現尤爲明顯。自去年下半年起,人民銀行每期貨政報告均設置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專欄,持續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

二季度貨政報告中,四篇專欄聚焦信貸結構優化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業內專家表示,從微觀視角看,人民銀行從多個維度着手優化信貸結構。大部分新增貸款投向新動能和擴內需相關領域,新增貸款結構已由2016年的房地產、基建貸款佔比六七成,轉變爲目前的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綠色等領域貸款佔比六七成。當前銀行貸款的重點投向與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方向一致。

在貸款期限上,近十年人民幣中長期貸款佔比上升近11個百分點,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持續快於全部貸款增速,爲實體經濟投資擴產、挖掘內需提供穩定資金支持;在貸款主體上,企(事)業單位貸款佔比持續上升,反映出我國經濟增長動能從居民房貸驅動向企業創新驅動的模式轉換。

宏觀層面,人民銀行持續推動融資結構優化,助力提高直接融資佔比。報告顯示,截至目前,企業債券、政府債券和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等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規模中的佔比,較2018年末提升4.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清晰勾勒出未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方向。其一,堅持普惠金融長期主線,在梳理普惠小微金融服務十年成就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獲得性與可持續性,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其二,支持科技創新也是未來改善金融服務的重點方向。大量信貸資源投向科技領域,而且還會有更多工具提供政策支持,有力推動科技貸款服務量增、價降、面擴;其三,瞄準服務消費潛力領域,更加關注改善高品質服務供給。

二季度貨政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結構中的服務消費佔比低於50%,還有較大增長空間。養老、托育等需求較強領域的服務消費供給不足是當前我國促消費面臨的突出矛盾,這也爲未來金融支持促消費指明瞭方向。

前期貨幣政策效果還將進一步體現

二季度貨政報告還分析了當前國內外形勢,對下階段貨幣政策思路進行了闡述。

報告明確,下一步將進一步落實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執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

業內專家表示,政策舉措從中央銀行到金融體系再到實體經濟,其傳導效果是會持續的,已實施政策的成效會進一步顯現。

上述專家認爲,下一步,實施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關鍵還是抓好落實,對前期政策的傳導情況和實際效果要密切跟蹤,保持連續性,增強靈活性,充分釋放政策效應。也要看到,鞏固拓展經濟回升向好勢頭,需要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進一步發揮政策合力。今年以來,財政、貨幣、產業等宏觀政策加強協同配合,效果也在持續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