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一時爽」!崁頂里長罕見發聲 :能不能想遠一點
淡水崁頂里長吳庭嶽。(取自吳庭嶽臉書)
針對立法院上週通過藍白主導、總額5,450億元的《強化韌性特別條例》,其中新增的2,350億元「普發現金」政策,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新北淡水崁頂里長吳庭嶽罕見在臉書公開發聲,直言「發現金,一時爽,但大家能不能想得更長遠一點?」強調與其一人一萬,不如把資源分配到地方基礎建設、社會安全與長期改革,掀起地方基層對中央財政政策的理性質疑。
根據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特別條例版本,與行政院原本提出的4,100億元草案相比,新增2,350億元普發現金,卻刪除原本編列補助臺電虧損的1,000億元,引發各界對國家財政永續與政策方向的疑慮。對此,崁頂里長吳庭嶽罕見投書社羣,以地方角度提出反思:「如果這2300億是依人口比例撥給地方,以崁頂裡的規模,就能興建一座類似林口現代化市場的多功能公共設施。這筆錢,不該只是過水一次的消費。」
吳庭嶽引用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廖唯傑的意見,指出現金普發在法律與財政上皆存爭議,中央政府國債早已突破6兆,應優先用來還債、強化社福與公共投資,而不是「表面討喜、實則排擠其他政務支出」。他更進一步點出兩大在地民衆最關心、卻長年未見突破的政策困境:噪音車修法遲未進展、公寓大廈管理條例30年未修,地方住戶與管委會苦不堪言。他呼籲立委應迴應基層民意,把注意力放在「真正有感」的改革上。
民進黨新北市議員鄭宇恩也在社羣發文,批評藍白聯手推動的現金普發是「債留子孫」,指出主計總處已明示稅收超徵不等於可用財源,應依法優先還債。她並引用新北市3年超收220億元的數據強調,市府選擇還債與基礎建設,而非「爲了選舉撒幣」,呼籲選民用選票守住財政紀律與世代正義。
此次政策爭議,不只在朝野政黨間激盪,更首次引發基層里長的表態。吳庭嶽表示,自己無黨無派,只是「一個在地居民的兒子」,看着地方建設一拖再拖,無法再沉默。他坦言,在不同政治立場的羣組中,常被貼上各種標籤,「彩虹可以接納各種顏色,我不是藍的,也不是綠的,我是臺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