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4萬吵翻!網傳臺中超徵120億 市府亮數據「短徵17億」

▲網路流傳臺中市政府超徵120億元,將普發現金4萬,遭市府駁斥是假消息。(圖/民衆提供)

記者遊瓊華/臺中報導

大罷免話題還未落幕,現普發現金議題又成爲熱議。當中臺中市被認爲超徵120億元,傳出市府要普發4萬現金,更成市民們關注焦點,而市府不僅急報警,也發出新聞稿澄清,昨(29)日市長盧秀燕更親自出面二度澄清,絕無此事;但事件仍舊發燒,今天市府再發新聞稿,強調市府近6年地方稅收短徵17億元,超徵120億元根本是憑空捏造!

臺中市政府日前一篇新聞稿指「普發4萬」是不實圖卡,且已報警查辦,要網友勿再轉傳,否則最重恐觸犯《刑法》恐嚇公共危安等罪,由於措辭嚴厲,結果惹毛網友,綠營立委更嗆盧秀燕是「選前普發、選後告發」;之後盧秀燕特地在週二市政會議前出面澄清,沒有普發4萬一事,不實圖卡已經造成公務人員困擾,但網友不買單,灌爆盧秀燕官方臉書。

▲臺中市政府亮出數據澄清,市長盧秀燕上任六年多,實際端徵稅收17億元。(圖/臺中市政府提供)

今天台中市政府再出招,亮出數據澄清,從盧秀燕108年上任至113年,臺中地方稅收預算共2739億元,實徵數爲2722億元,市府近6年地方稅收短徵17億元,嚴正澄清所謂「超徵120億」爲憑空捏造、以訛傳訛。

臺中市政府指出,稅收並非隨意徵收,更非市府任意調整,是依照中央制定的地方稅法與地方稅自治條例,精準編列、依法執行,這些虛構數字的流傳,不僅嚴重誤導市民,更傷害臺中市財政的公信力與市民對公共預算的信任。

市府說明,政府稅收分兩大類,第一類是國稅(如所得稅、營業稅、遺產及贈與稅等),由中央的國稅局負責徵收,收入進國庫;另一類是地方稅,包括印花稅、使用牌照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娛樂稅等,纔是由市府的地方稅務局負責徵收,收入則進市庫,而俗稱稅收超徵其實是實徵數大於預算數、短徵就是稅收的實徵數少於預算數。

依臺中市政府歷年總決算資料顯示,108年地方稅收預算429億元、實徵467億元,超徵38億元;109年地方稅收預算430億元、實徵477億元,超徵47億元;110年地方稅收預算460億元、實徵468億元,超徵8億元;111年地方稅收預算480億元、實徵440億元,短徵40億元;112年地方稅收預算490億元、實徵405億元,短徵85億元;113年地方稅收預算450億元、實徵465億元,超徵15億元;臺中近6年地方稅收預算共2739億元,實徵數爲2722億元,合計短徵1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