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現金 政院最晚7/31提覆議

普發現金1萬元被視爲大罷免失敗關鍵因素之一,行政院對該法案最後提出覆議的期限爲31日。圖爲國民黨立委在議場內高喊「普發現金1萬元,國民黨說到做到」。(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表態不支持普發現金1萬元,被視爲大罷免失敗關鍵因素之一。行政院長卓榮泰曾喊話,盼赴立院說明國家財政狀況,但對於下一步救濟行爲並未說明,而該法案最後提出覆議的期限爲31日。挺過大罷免的藍委王鴻薇、李彥秀昨表示,若行政院提出覆議,藍營毫無疑問一定會否決。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行政院提4100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但國民黨團在其黨團版本中,剔除臺電1000億元補貼,新增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預估規模總計5450億元,已獲立院三讀通過。

藍營在反霸免宣講活動時,即表示若24位藍委被罷,不僅已獲三讀通過的5天假要被民進黨收回、1萬元現金也沒有,許多人認爲此宣講奏效,爲藍委鞏固基層,綠營在726前也不願明確迴應。

特別條例於22日送至行政院,根據憲法,行政院若認爲窒礙難行,經總統核可,可於10日內,即最晚7月31日移請立法院覆議,而立法院應於送達15日內作成決議。

王鴻薇昨日表示,若行政院提出覆議,藍營毫無疑問一定會否決,因爲這是對所有選民的承諾。

李彥秀指出,普發現金對弱勢家庭、國內內需和服務業有一定幫助,希望卓榮泰不要再天人交戰,儘快審查普發現金相關條例及預算,朝野齊心努力解決臺灣面對的問題。

支持罷傅行動的無黨籍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坦言,普發政策確實幫了反惡罷方的大忙。

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發言人吳建志說,普發1萬元發揮經濟正義效應,確實是罷免案關鍵,選民對民進黨近期施政普遍不滿,包括電價上漲、糧價飆升、產業外移、對美讓利過度、關稅危機等,激起社會反彈,立法院國民黨團推動普發1萬元政策,與綠營常見的傾向補貼特定對象作法形成鮮明對比,讓選民感受到必須把國民黨立委留下,最後投下保衛票。

對於是否普發現金,據瞭解,行政團隊恐以不編列預算因應,或評估聲請釋憲。行政院昨重申,行政院依照憲法規定對立法院負責,作爲憲政機關,行政院的責任就是守護憲法,也希望朝野政黨不分立場,一起守護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