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1萬來了!發放時間、可能5方式發錢
普發現金1萬元來了,最晚10月底能領到。(圖:shutterstock/達志)
立法院昨(11日)召開院會,三讀通過特別條例,將發放每人現金1萬元,並明定須於2025年10月31日前執行完畢,也就是說,最晚10月底前就能領到普發現金1萬元。根據政府過去發放振興券與津貼的方式,這次預估也會有5種領取方式,包括:登記入帳、直接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以及造冊發放。《中時新聞網》整理相關資訊供民衆參考。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國民黨昨(11日)憑藉人數優勢,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總規模高達5450億元。其中最令全民有感的就是「發放每人現金新臺幣1萬元」,條例明訂必須在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發放。
該特別條例三讀通過後,若總統府完成公告,行政院將依法編列特別預算,並再送立法院審查通過後方可正式啓動發放流程。但國民黨這次主導通過特別條例,行政院可依法在10日內提出覆議或釋憲,若通過,普發現金將生變。
參考過去政府發放6000元現金、振興券與補助津貼的經驗,這次預估可能採以下5種方式發放:
比照過去6000元發放模式,政府將設置登記網站,民衆可填寫健保卡號、身分證字號或居留證號、金融機構帳號等資料,經確認無誤後,現金1萬元可直接匯入帳戶。
若民衆已在領取勞保年金、國民年金、職保年金、老農津貼、勞工退休金、身心障礙生活補助、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安置兒少、就養榮民等項目,則可自動入帳,無須登記。
政府將會與多家銀行合作,民衆可於指定銀行的ATM,輸入身分證字號與金融卡,即可提領1萬元現金。
比照發放6000元時的作法,民衆可持健保卡前往各地郵局領取。若無健保卡,則需攜帶身分證或居留證等有效證件。若委託他人代領,則需攜帶雙方健保卡或相關證明文件。
考量偏鄉硬體落差問題,部分無法入帳者可以造冊方式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