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突發羊水栓塞!花蓮婦大出血腎衰竭瀕死 醫搶命死神放手
▲羊水栓塞產婦瀕死,門諾醫療團隊不放棄堅持搶救。(圖/門諾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花蓮一名41歲的林小姐,原本帶着喜悅準備迎接第二個孩子,卻在剖腹產過程中突遭罕見的「羊水栓塞」,短短一個月內,她歷經大出血、腎衰竭、腹部腔室症候羣,病情數度危急,甚至瀕臨腦死。所幸,門諾醫院跨科別醫療團隊展現「不放棄」的精神,加上丈夫日夜守候的深情支持,最終奇蹟地闖過鬼門關,母女均安。「醫護團隊不只是救了我的太太,更救了我的家庭。」產婦丈夫溫先生哽咽地說。 今年7月30日中午,林小姐因前置胎盤、妊娠糖尿病等高風險因素,在門諾醫院接受剖腹產。當嬰兒順利出生時,意外卻同時發生!林小姐突然血壓驟降、意識喪失,醫師初步判斷爲羊水栓塞。婦科主任廖基元回憶:「那一剎那,病情急轉直下,我一邊急救,一邊緊急呼叫團隊支援,大量輸血計劃隨即啓動,醫護人員迅速集結搶救。」
▲中醫科主任楊成湛透過鍼灸與中藥協助減緩神經水腫促進腦部功能恢復。
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黃振銘當時正進行一場主動脈手術,接獲急電後火速趕往產房。他指出:「羊水栓塞非常罕見,在美國約每4萬名產婦纔會出現一例,歐洲約5萬分之一,但死亡率可能高達60%。」其致命之處在於,胎兒細胞、組織或羊水進入母體血液後,引發嚴重過敏性反應和免疫風暴,造成急性心肺衰竭,後續還可能出現凝血功能異常,大量出血難以控制。 黃振銘回憶,當時醫療團隊面臨艱難抉擇是否立即放置葉克膜(ECMO)。「葉克膜不是萬能,如果病人同時出血嚴重,裝上反而會更危險。」最終,他與團隊決定先建立"血管鞘"以備緊急狀況,這份審慎判斷成爲救治的關鍵。
▲門諾跨團隊救回羊水栓塞產婦。
危機接二連三無情襲來。林小姐術後出現嚴重凝血異常(DIC),腹腔大量出血,甚至因壓力過大導致呼吸器無法送氧。醫療團隊不得不在加護病房進行前所未有的緊急牀邊手術。當子宮被打開、瘀血如箭噴出時,她的血氧才逐漸回升。這也是門諾醫院創院以來,首次在ICU進行剖腹減壓手術,展現跨科別團隊臨危不亂的專業默契。 副院長王志弘回憶,當檢查顯示腦部仍有部分反應時,他心中堅信「應該要拚命救下去,她還有機會。」同時,中醫科主任楊成湛也透過鍼灸與中藥協助,協助減緩神經水腫、促進腦部功能恢復,中西合療的方式讓希望得以延續。 除了醫療團隊的專業,林小姐的丈夫溫先生更是關鍵支柱。從手術當天起,他幾乎日夜守在加護病房外,即使多次被醫師告知「可能撐不下去」,他仍堅定表示:「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救回她。」院方社工、護理長與牧師見證了這份深情,也主動伸出援手:有人送上早餐,開病房讓他盥洗,有人安排員工宿舍,讓他能稍作休息,避免過度疲憊;也有人在病危時刻陪伴,給予心靈安慰。黃振銘坦言:「我多次看見他孤單坐在走廊,那份不離不棄的愛,讓我們醫護也更想拼盡全力救下病人。」
▲產婦林小姐感謝醫護團隊努力,讓一家人能繼續享受平凡的幸福。
談起新生女兒的小名「樂樂」,溫先生特別感慨。原來,這是延續自他們曾經飼養11年的瑪爾濟斯小狗也叫「樂樂」。樂樂當年從非法繁殖場被救出,毛全被剃光,瘦小得像只貓,但在夫妻倆的照顧下逐漸恢復健康,成爲家庭中最貼心的陪伴。去年7月30日下午,牠靜靜離世,留下無盡思念。而命運的巧合是,今年同一天的午後,小女兒誕生了。 「我們失去了一個樂樂,上天又送來另一個樂樂,彷彿提醒我們,生命雖然會有告別,但愛永遠不會斷。」溫先生哽咽地說。如今,看着妻子康復,親手抱着新生的女兒,他覺得這不僅是醫療的奇蹟,更是上天最溫柔的禮物。
經過一個月波折,林小姐終於康復,能下牀行走,甚至親手抱起剛出生的小女兒「樂樂」。她和大女兒依偎在病牀上的畫面,讓醫師們直呼「是最幸福的風景」。 在出院前的慶生會上,黃振銘也動情分享。他說,醫師在急救時的確只能全神貫注、把所有專業用盡,但林小姐能夠活下來,不僅是醫療的功勞。「這一路上有太多善意在支撐:從護理師、社工、牧師,甚至清晨送來一杯熱豆漿的同仁,每個人都在默默付出。」 黃振銘強調,正是因爲這些善念匯聚,病人才能熬過一關又一關。他坦言,這場搶救讓自己再次體會到,醫療不只是冰冷的技術,更是凝聚人心的行動,「當我們彼此支持,才能創造看似不可能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