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竣工 農業基礎建設再升級
▲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完工典禮 。(圖/記者翁伊森攝)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農業部農田水利署今(2)日於嘉義縣舉行「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竣工典禮」,由農業部胡忠一政務次長主持,嘉義縣翁章樑縣長、農田水利署蔡升甫署長以及在地農民代表共同出席,在中央地方攜手見證下,宣告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提前完工。
胡忠一次長表示,農業部以讓臺灣農業成爲永續韌性的產業,讓農民成爲高度專業的職業爲施政目標,農田水利署積極完善農業韌性基礎建設,提供農民穩定的灌溉水源,讓農民無後顧之憂,安心務農提升收益。朴子溪渡槽是嘉義灌溉系統的樞紐,滋養嘉義縣東石、六腳、新港、民雄、溪口等鄉鎮8,502公頃良田,農民種植水稻、雜糧、蔬菜與水果所需之灌溉水,均需由朴子溪渡槽輸送。隨着氣候變遷加劇、地震頻繁與地層下陷影響,原有設施陸續出現滲漏與耐洪功能不足問題,亟需升級改建。
▲農業部胡忠一次長出席 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完工典禮 。(圖/記者翁伊森攝)
農田水利署啓動渡槽改建工程,施工期間與工程團隊一一克服相關困難,歷經2次汛期、3個颱風與4級以上地震的挑戰,仍能提前五個月完工,展現高度執行力。未來在翁縣長的推動下,渡槽周邊可望發展爲具備教育、休憩與觀光功能的特色場域,結合在地農業文化與水利設施,深化農民的參與感。
他強調,臺灣農業的發展須與國際接軌,透過國際交流與經驗分享,展現臺灣農田水利建設的成果與韌性。期盼這項基礎設施能成爲世代共享的資產,由全民共同守護,邁向農業永續與世代幸福的願景。
翁章樑表示,嘉義地區農業仰賴穩定的灌溉系統,朴子溪渡槽升級象徵地方防災與供水能力的雙重提升,對保障農民耕作環境與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他進一步表示,「有水能灌溉,代表有財,水來農產品才能比較好種植,農田水利建設對臺灣特別重要」。翁縣長曾出訪中美洲,他指出當地對臺灣完善的農田水利體系表達高度肯定,足見這是臺灣長年投入的寶貴成果,本次渡槽改建額外增設自行車道及景觀休憩平臺,工程兼顧景觀、休憩、文化與環境的融合。
▲嘉義縣長翁章樑出席 朴子溪渡槽改建工程完工典禮 。(圖/記者翁伊森攝) 本次改建聚焦提升耐震、耐洪與耐久三大性能,橋基設計經水理計算,可通過百年洪水標準,並預留頂升空間,因應地層下陷與後續維護需求,確保農田水利設施具備長期穩定與運維的彈性。農業部持續挹注資源推動老舊水利設施改善,確保嘉義灌溉體系與時俱進,並持續強化灌溉系統效能與調適能力,照顧嘉義農民,以因應未來的挑戰。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農業部將秉持總統指示「幸福農業、快樂農民」的農業理念,未來將用創新思維及最新技術持續推動嘉南大圳干支線設施整建更新,導入智慧化水質管理與精準灌溉系統應用,強化嘉義農業用水之韌性,確保農民灌溉無虞,促進農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