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新城內攜外聯帶動協同發展

◎吳薩(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爲“十五五”良好開局打下牢固基礎的關鍵之年,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北京出臺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恰逢其時。

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北京這座城市實現了深刻的轉型,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北京作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一核”,具有輻射帶動作用,扛起了協同發展的首都責任。做優做大京津冀,這不僅是北京作爲首都的功能定位,也是歷史的要求。

北京“一核”要做強做優,要起到牽引作用,功能結構就要更加優化。粵港澳、長三角等經濟圈,均由多個國內較強的經濟體共同組成,一同帶動城市羣發展。相較而言,京津冀三省市的經濟總量較小。因此,需要“一核”做強,帶動津冀協同發展。而且,當前北京與津冀之間發展缺少銜接產業轉移的中間梯度。平原新城恰恰是內攜外聯的節點,在半徑30-50公里左右的北京以及周邊地區,通過加強跨界發展協同,在北京東、南部與津冀交界地區形成多個跨界城市組團。從這個角度上看,平原新城通過要素聚集力、產業承接力和人口吸引力,進一步做優做強,進一步帶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更好實現這一戰略目標。

今天我們強調提升平原新城的綜合承載力,是“順勢而爲”。可以看到,經過多年發展,平原新城在基礎設施、人才培育等方面具備承載實力。比如,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過200公里,常住人口在全市佔比已超過30%,未來科學城、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大興生物醫藥基地、北京高端製造業基地、國家信創園等重點產業功能區已成投資熱土。

同時,隨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創新要素越來越重要。首都在創新要素方面優勢明顯,這爲北京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因此,利用這一優勢,將更多創新要素引入平原新城,對做大做強平原新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做好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要先“立”後“破”,要抓住關鍵堵點,以點帶面,政策先行,帶動一批標誌性的項目啓動“上馬”。比如,在吸引更多創新要素方面,平原新城要更加關注年輕創業者的訴求和增長點;在產業配套方面,平原新城要更加註重新基建的場景需求,在“雙智”城市營城建設中下足功夫;在低效樓宇置換、更新中,平原新城更應該學會運用城市更新的多種政策組合拳,促進存量產業空間活力復興。與此同時,立足首都功能定位,充分依託在京高能級資源,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挖掘文化活力潛能,用好開放發展平臺。

我們相信,通過深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平原新城一定能發揮自身優勢,承擔起應有的歷史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