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聯動發展攜手前行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近五年來,京津冀完善協同機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河北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落實國家進一步支持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唱好京津“雙城記”,在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持續突破,三地地區生產總值從2021年的9.6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1.5萬億元,攜手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交通先行
5月8日清晨,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榕楓園小區一片寧靜,司機劉長奎仔細檢查車輛後,於5時45分準時發車,駛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這是河北省運營的首條進京公交專線,每日發車18個班次,途經廠通路潮白河大橋,終點爲北京通州潞城地鐵站。
河北大廠與北京通州,隔潮白河相望,2024年,廠通路潮白河大橋通車,兩地通勤時間縮短約30分鐘。此次開行的公交專線,可服務大廠16個小區5萬餘名羣衆,是京冀深化交通互聯互通的又一務實成果。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十四五”時期,河北省高速公路共完成投資1658億元,到2024年底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8690公里,與京津高速接口達30個。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時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雄安新區對外骨幹路網進一步加密,2021年建成京雄高速、榮烏新線、京德高速一期,共計283公里,連同既有的京港澳、大廣、津雄高速,形成“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網,雄安新區與京津實現高速公路直聯直通。2022年津石高速、2023年京雄高速全線貫通,津雄之間實現高速直達,京雄兩地1小時通達。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構建。2024年12月28日,懷柔至大興城際鐵路廊坊北至大興機場段正式開通運營,固安東至大興機場站城際鐵路聯絡線同步開通。“廊坊北站至大興機場站15分鐘抵達,最低票價6元,快捷又實惠!”經常往返兩地的廊坊市民劉屹男說。
京津冀銜接路網聯通水平不斷提升,自2021年起,廠通路等16個項目相繼建成,總里程達612公里。2024年12月31日,承平高速河北段建成通車,承平高速北京段也正加快建設,計劃2025年建成通車,屆時將成爲承德進京第二條高速通道。2024年12月30日,京蔚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打開了北京通往河北的“西大門”,北京西六環至河北省蔚縣的通行時間由過去的3小時縮短至2小時以內,河北省涿鹿縣至北京1小時通達。冬奧會交通保障任務圓滿完成,建成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核心區“6+1”等公路項目,實現冬奧會賽區大通道全面貫通、微循環互聯互通。
兩翼齊飛
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新的兩翼。近5年來,“一核”輻射、“兩翼”齊飛生動格局日漸明晰,雄安新區拔節生長,中國星網正式遷駐辦公,舉辦第二屆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開展系列雄安行活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入駐企業200餘家,創新氛圍越來越濃、人氣越來越旺。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保持千億元投資強度,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獲批覆,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正式啓動。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加快建設,3600餘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區域通辦”。
塔吊聳立,車輛進出,混凝土泵車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築作業,500多名工人有序忙碌……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第一組團項目正抓緊施工。“第一組團項目建築規模達8.3萬平方米,包括4棟宿舍、鋼鐵書院及綜合樓共6棟單體建築,局部已經衝出‘正負零’。”項目指揮部工程建設管理部幹部李文樺說。
在雄安城市航站樓的建設現場,5棟單體建築主體結構已經封頂,外立面施工正在同步穿插。航站樓採用“全地下車站”設計,到大興國際機場,去乘坐雄忻高鐵、京雄快線,還有未來串聯雄安的M1、M2地鐵線路,都可以在此換乘。“我們優化建築外形,將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引入地下,利用室內外風差,實現了室內外空氣的循環和交通建築‘淨零碳’技術體系的突破。”雄商置業公司總經理李海波說。
放眼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現代化樓宇錯落疏朗,數字道路投入使用,公共設施逐漸完善,咖啡館、便利店、書店一應俱全。啓動區、昝崗核心區等重點片區的建設如火如荼,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總部正進行內部裝修,中國礦產總部項目主體結構已開工,首批4所疏解高校雄安校區和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加快建設。“三校一院”已辦學開診。
高質量建設與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並舉,以疏解央企爲龍頭,雄安新區圍繞創新鏈佈局供應鏈與產業鏈。中國星網成爲第一家正式在雄安新區運行的央企總部,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在雄安成立,中國時空信息集團有限公司等60家上下游企業循鏈而聚,新區首個創新主鏈條形成。
“第二批疏解央企中,中國大唐、中國華電、中國誠通、中國農業發展集團雄安總部今年將開工建設。”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劉佳說,市場化疏解項目中,中國中鐵、中國五礦以產業集羣形式推動旗下10餘家核心產業主體整體落戶雄安。
下一步,三地將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持續推進首都核心區功能優化提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進中國中化、中國華能總部儘快投用,持續開展“雄安行”系列活動,推動空天信息、低空經濟等重大項目在雄安新區佈局。實施京雄基礎教育提升、醫療衛生髮展、職業培訓創新3項工程,助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推進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高質量打造城市副中心技術創新中心,紮實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
產業協作
京津冀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三地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爲重中之重,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羣。
2023年起,三地聯合繪製氫能、生物醫藥、網絡安全和工業互聯網、高端儀器設備和工業母機、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開展跨區域強鏈、補鏈、延鏈,梯次建設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生物醫藥、電力裝備、安全應急裝備5個產業集羣。
圍繞“六鏈五羣”,三地搭建重大平臺,舉辦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推動成立京津冀汽車供應鏈、智能製造裝備、氫能等產業聯盟,京津冀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在雄安新區正式揭牌,產業協同的生態活力持續迸發。聚焦“堵點”招商,逐鏈出臺招商方案,聯合舉辦“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對接、織網工程等各類招商活動。
京津冀是我國重要汽車產業基地,三地共鑄“一條鏈”,共造“一輛車”。在位於石家莊的河北初光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車載麥克風經過質檢、打包、裝車後發往位於北京的理想汽車。公司定位於爲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進行配套,每個月爲理想汽車供貨二三十萬只車載麥克風。“今年一季度公司產值較上年同期翻番,前不久又中標理想汽車的一款主動降噪傳感器項目,還與北汽福田、小米汽車洽談合作。”初光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現傑說,京津冀聯合打造6條產業鏈,爲他們拓展京津冀客戶帶來方便。
“要進一步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密集、天津研發能力突出、河北產業基礎雄厚的比較優勢,圍繞京津創新鏈佈局河北產業鏈,圍繞河北產業鏈對接京津創新鏈,推動河北產業體系深度嵌入京津創新體系。”河北經貿大學副研究員柳天恩認爲。
5月12日,由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門聯合組建的京津冀先進製造業集羣聯盟在石家莊成立。河北省工信廳工業項目投資處處長郭瑞說,京津冀先進製造業集羣聯盟是我國首個跨產業、跨區域的集羣聯盟,旨在推動三地集羣間應用場景開放、資源共享賦能、產業生態建設、交流合作深化等產業合作,加速促進京津冀區域7個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羣形成產業生態體系。
河北省牽頭的京津冀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機器人產業鏈競爭力持續提升。長城汽車具備從感知硬件到計算平臺全域自研能力,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底盤等方面均有佈局。中信重工開誠智能裝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智能防爆機器人”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從疏解承接到產業鏈合作共建,京津冀產業協作邁入新階段。目前,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2個國家級製造業集羣競爭力不斷提升。京津冀安全應急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羣5個區域集羣獲批2024年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經濟日報記者 王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