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瑪家鄉景點【禮納裡部落】造訪禮納裡-脫鞋子的部落|臺灣版普羅旺斯|原民文化與藝術交流|異國感歐風小木屋|秘境部落文化巡禮
【禮納裡部落】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
《歡迎關注凱南的官方網站》《凱南官方Instagram快來追蹤》《凱南官方粉絲專頁按個贊》
▲我們在「禮納裡遊客中心」集合,開始部落巡禮;此遊客中心有着充滿特色的原住民元素彩繪,廣場前的地景藝術即是必拍重點之一。
▲禮納裡遊客中心設置於好茶村與大社村中間,提供遊客遊、購、行多元便利性服務。
▲「禮納裡遊客中心」周圍可見彩繪圖樣、銅造雕塑藝術及立體壁畫等等,像極了一座戶外露天的大型美術館呢!
▲古茶柏安街的人行步道旁設置很多石板雕刻,每塊石板刻畫的內容都是一段故事。
▲古茶柏安街17巷的巷口路面除了漆上一雙大腳ㄚ之外,還寫了一句:「Saabaw」。
「脫鞋子的部落」意指好茶部落,鞋子脫在外頭,這是源自於祖先的傳統,部落以寬廣、會呼吸的石板地迎人入屋,石板前庭就是家屋接待親友客人的主客廳,來到別人家的客廳,脫下鞋子是基本禮貌,也是對人的尊重與親近土地的一種表現。
▲禮納裡部落共有9座教堂,可想部落居民對信仰的虔誠與重視,爲重要精神依歸。
▲走訪禮納裡部落「瑪家村」與「好茶村」的區域。
▲一生一定要探訪一次屏東瑪家「禮納裡部落」,跟着導覽人員的腳步來場部落漫遊。
聽着社區重建的點點滴滴,忽然對這裡的人事物又更加肅然起敬,飲水思源,感謝前人的的努力建設纔有我們今日看到這美麗的禮納裡部落。
▲有如歐風樣貌的小木屋之間,還是能看到原住民文化的特色,如石板、百步蛇圖騰、勇士和百合花浮雕…等;部落居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下對於文化的緬懷。
▲精緻的木雕巧妙融入建築物,走在街上看着一戶戶人家的房子,就好像走在大型露天原住民美術館一樣。
▲一旁路邊的石板也刻畫下原住民的日常生活及一段歷史故事,提醒着一代又一代,勿忘根本。
▲眼前有一小座以石頭堆砌成的「芋頭窯」,作用是薰幹芋頭,這樣芋頭就可以保存更久。
▲想不到禮納裡部落也有「星光大道」呢!運用了紅、黑配色加上幾何紋路,高雅大器、沉穩又不失尊貴。
▲蓊鬱的原始山林、沿路繁盛的多樣植栽,襯托着整齊的小木屋,真的很有漫步在歐洲之感!
▲禮納裡部落又被稱爲「脫鞋子部落」,因爲進屋之前要脫鞋子,赤腳踏上客廳石板表示對家屋主人的尊重,也是他們對土地表達貼近的方式喔!
▲部落中有許多教堂也是特色之一,不僅是居民的心靈寄託,每座教堂的建築、設計風格也各有特色,甚至成爲吸引觀光客必訪的景點。
▲最後來到「瑪家遊客服務中心」體驗鼻笛DIY,這裡原是大家熟悉的瑪家穀倉,接下來會以遊客服務中心的型態,發展成體驗部落文化據點。
▲由在地部落族人擔任導覽員向我們分享部落的種種故事,因爲是土生土長的情感與記憶,講述起來格外令人感動,大家都聽的好專注。
▲走上「瑪家遊客服務中心」的二樓空間,體驗我們的鼻笛工藝DIY。
▲完成後的雙管鼻笛,小小支的非常可愛,上面的飾帶也很有原住民藝術之美。
▲教導我們DIY鼻笛的老師先是講解原住民傳統樂器-鼻笛的構造、製作方式、用途等,接着不免俗要在現場示範一下如何吹奏。
▲老師分別示範以鼻吹氣和以口吹氣的方法,難得聽到這樣特殊樂器的演奏,格外扣人心絃。
▲曾是「瑪家穀倉」的瑪家遊客服務中心,側牆的舊招牌還未取下,建築位在禮納裡部落入口處,算是此區的最高處,頂樓有個景觀臺可以登高望遠。
▲登上頂樓,瞭望周邊禮納裡部落的景緻,別有一番風情。
【禮納裡部落】
地址:屏東縣瑪家鄉
《歡迎關注凱南的官方網站》《凱南官方Instagram快來追蹤》《凱南官方粉絲專頁按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