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湛河區:科技小院賦能曹鎮大米產業升級

晨光微啓,水稻青青,白鷺翩躚,生機盎然。

近日,河南城建學院農業科技專家張強和他的博士團隊,來到位於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的曹鎮大米科技小院水稻種植基地查看水稻長勢。

“目前水稻已進入幼穗分化期,這個時期決定着稻穗分枝數、穗粒數、結實率、粒重以及後期是否倒伏,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期。”張強對當地農民說,“一定要抓住這個關鍵期進行科學的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使幼穗分化好,提高成穗率,讓穗大粒多,同時讓莖節間充實,增強莖稈韌性,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鄉村振興,科技先行。曹鎮大米科技小院依託平頂山市豐裕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與河南城建學院、平頂山市科協共建,集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技術服務於一體,爲科研人員聚焦水稻理論創新與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推動區域水稻產業升級提供長期駐點研究基地。

佔地千餘畝的曹鎮大米科技小院水稻種植基地位於曹鎮鄉傳統水稻種植核心區,該區域土地肥沃、水質優良、空氣清新,素有鷹城“小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該科技小院購置先進設備,從選種、育秧、插秧、田管到大米加工,全部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操作規程實施,達到產品可溯源、質量可控制,實現從農田到餐桌全程質量安全監控。

該科技小院充分發揮“產學研用”一體化優勢,開展“田間課堂+實操指導”系列科技幫扶活動,推動“藏糧於技”落地見效。今年以來,科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組織開展“i科普”科技下鄉培訓活動,以科技賦能農業生產,爲水稻種植戶講解現代化水稻種植知識,介紹疊盤暗化育秧和旱育秧等先進育秧技術,指導採用飛播、拋播等方式種植水稻,並全程參與水稻田間管理,指導開展除草、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

“張教授教會我們如何用手機看數據,選育優良品種、優化栽培方式,採用新技術進行田間管理,現在俺也成‘土專家’了。”曹鎮鄉黃莊村職業農民常黨如笑着說。

“科技小院不僅是創新驅動器,更是人才孵化器、成果轉化器和發展助推器。作爲農業科研人員,只有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把論文寫在土地上纔是真學問!”張強說,他將帶領他的博士團隊繼續深扎田間,積極推動基層農技推廣與科技小院深度融合,通過“技術培訓——產業孵化——人才反哺”,構建起高校智力資源與鄉村發展需求的精準對接機制,激活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來源:平頂山市湛河區委宣傳部 作者王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