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產險與時俱進的底層密碼:堅持客戶導向,融入時代浪潮
“在競爭中求生存,在創新中求發展”是每個平安產險人耳熟能詳的文化標語。這家誕生於深圳蛇口的企業,在初創時就帶着特區敢闖敢試的文化底色,守正創新,始終與時俱進,走在時代潮流前列。
數據顯示,2024年,平安產險實現保費收入3218億元,其中意健險、農險等非車險業務佔比提升至30.6%;同時,其綜合成本率98.3%,同比優化2.3個百分點。這份穩健的成績單背後,是平安產險洞察客戶需求變化,優化業務結構的結果,也是全面深化數字化轉型的成果。
“平安產險將立足主業主責,堅持用戶導向,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發展、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中,與時俱進,行穩致遠。”平安產險黨委書記、董事長兼CEO 龍泉強調,“財產險的經營的專業化、精細化、集約化水平將穩步提升,保險作爲經濟減震器、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將日益突出。
藏在財報中的“五篇大文章”
平安產險的保費結構在悄然變化。從年報數據看,2024年,平安產險責任保險、健康保險、意外傷害保險和農業保險等非車險保費爲985億元,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0.6%;其中農險業務首破100億元,並躋身第五大險種。
可以說,平安產險保費結構變化就是當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一個縮影。近年來,實體經濟加速轉向高質量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加速涌現。
“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保險大有作爲。非車險的增長根本動力來源於國家繁榮昌盛。平安產險必須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紮根於實體中,紮根於產業中,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價值。”在龍泉看來,這不僅是業務結構的優化,更是對實體經濟需求的深度響應。
過去一年裡,深中通道開通,踏浪海天。平安產險累計爲深中通道提供風險保障約80億元;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平安產險和賽力斯旗下AITO問界汽車、一汽紅旗等汽車品牌推出了智能駕駛責任險保障計劃;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平安產險獨家承保該火箭發射任務......平安產險用實際行動見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數據印證了這一邏輯:2024 年,在普惠金融方面,平安產險累計開發覆蓋20餘個行業的6500款產品,爲240萬小微企業提供了220萬億元風險保障;同時,平安產險協助推進城市型定製醫療保險項目124個,覆蓋市民超3000萬,提供超60萬億元風險保障;在科技金融方面,平安產險承保科技保險保單231萬件,爲6.9 萬家科技企業提供9萬億元風險保障。在養老金融方面,平安產險承辦長期護理保險項目覆蓋參保羣衆超1000萬,累計支付護理待遇近1.8億元。
龍泉表示,公司將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築牢保險經濟安全、社會保障和災害防護“三張網”,全力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構建保險服務新範式
當前,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數字革命浪潮洶涌而來,正在深度重塑全球科技革命的方向、重構企業價值創造的底層邏輯,對金融保險業亦影響深遠。
2024年,平安產險深化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提升服務質效。龍泉強調。“技術是工具和手段。數字化轉型要始終堅持以客戶爲導向,深耕保險場景,拓寬保險的服務邊界,爲客戶提供更加有溫度、個性化的服務。”
對保險客戶來說,理賠是價值感知最深的環節。傳統的車險理賠方式涉及查勘、定損、賠款、填單等多個流程,存在多個斷點,影響車主體驗。針對車險定損管理難,平安產險研發並上線了全球首個圖像識別車險閃賠系統,實現拍照上傳秒級定損,定損速度提升4,000倍。
更爲重要的是,新一輪數字技術發展將重塑保險經營模式,推動從事後賠付向事前防範轉變,實現風險減量。這也標誌着保險從單一的保障功能向綜合風險管理升級。
據介紹,平安產險高度重視氣候變化相關風險,聘請了專業顧問開展氣候變化風險識別與評估,並廣泛蒐集各類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自然災害因子,通過建立颱風、暴雨等災害的概率模型,將氣候風險相關數據運用到保險定價、風險管理等多個方面,爲風險管理提供重要參考。
同時,依託衛星遙感、大數據、AI等新技術,平安產險自主研發 “鷹眼系統DRS3.0”平臺,搭建了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安責服務、萬物互聯四大模塊,爲客戶提供防災減災服務。2024年,平安產險累計發出颱風、暴雨、洪水等災害預警信息105.5億次,覆蓋6,734萬個人及企業客戶。
在 格美”“摩羯”等超強颱風中,平安產險利用自研搭建的平安鷹眼系統DRS3.0爲62.5萬家企業客戶及2,631萬個人客戶提供災前預警及災後協助,有效幫助減災減損。
“保險的終局不只是保障,而是綜合風險管理服務。”龍泉的這一判斷,正在平安產險的科技佈局中落地,變成現實。
永遠超越客戶期待
因時而變,應勢而新。不論是豐富保障供給,還是創新服務模式,平安產險持續順應客戶需求,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龍泉總結,公司穩健發展在於始終堅持以客戶爲中心,“堅持客戶導向,除了傾聽客戶聲音,還要永遠超越客戶期待,持續打造省心、省時、又省錢的產品和服務。”
在平安產險,“以客戶爲中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深刻融入到日常工作,體現在產品、服務的細節中。
比如,“平安好車主” App搭建82項服務,爲客戶提供涵蓋 “車保險、車服務、車生活” 的一站式服務,洞察客戶需求,精準推薦服務。截至2024年12月末, “平安好車主” 註冊用戶數近2.36億,月活躍用戶數峰值突破4,100萬。
風險減量服務是另一個典型體現超越客戶期待的例子。客戶對保險服務的需求大多停留在理賠服務,希望可以賠得快。但是風險減量服務是客戶更加本質的需求,所有的客戶都希望可以平安無事。“我們通過科技手段,通過鷹眼系統及時提供災害預警;藉助智能煙感報警器、溫度感應器等智能物聯設備,爲客戶搭建物聯網風控系統,有效防範水淹水浸、危險氣體、火災等各類風險。”龍泉進一步解釋,長期來看,通過風險減量服務,降低風險發生概率,也可以推動降低客戶保障成本,切實踐行普惠金融理念。
未來已來,唯變不變。“改革創新”是中國平安2025年度經營方針的重要主題,全面數字化戰略是2025開年的首要任務。站在新的起點,平安產險正以改革創新,探索保險服務新邊界,書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