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牙醫荒難解!網傳年薪可達600萬 真相曝光

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會員爲身障朋友義診。(民衆提供)

全臺偏鄉牙醫資源長期不足,至今仍有55個鄉鎮沒有牙科診所。衛福部爲解決人力荒,規畫「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劃」,牙醫師待遇每月約10萬元,並搭配津貼與資源補助,但成效有限。近期網路流傳另一版本計劃,聲稱偏鄉牙醫年薪最高可達600萬元、牙助100萬元,待遇遠超過官方方案,消息一出引發社會關注。

對此,本土小牙醫聯盟領銜人黃映綺澄清,該版本並非聯盟提出,而是某位牙醫的個人建議,與聯盟無關。她強調,聯盟的正式計劃仍在籌備中,將着重於公費醫師培育及健保制度調整,並非以高薪吸引爲唯一手段。

國際牙醫校友會理事長林宗億強調,海外牙醫學生同樣接受完整臨牀訓練。(民衆提供)

針對爭議,國際牙醫校友會理事長林宗億則提出不同觀點。他指出,衛福部方案雖然待遇比都市診所略低,但透過額外補助已提升服務誘因,重點應放在「公共服務」而非「市場買賣」。林宗億強調,即使部分醫師不願意去,仍會有人選擇投入偏鄉,若僅因薪資不符期待就反對計劃,並非醫師應有的專業態度。

事實上,衛福部的偏鄉計劃早在去年底即因本土小牙醫聯盟杯葛而遭擱置。當時聯盟以「不得讓波波牙醫參與」爲由抗議,使「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劃第二期」暫停推動。至今,衛福部僅迴應「偏鄉醫療政策仍在檢討中」,尚未提出具體解方。醫界內部的分歧與政策停滯,讓偏鄉牙醫荒問題依舊懸而未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