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偏鄉牙醫年薪600萬、牙助100萬 本土小牙醫聯盟領銜人說話了
▲近期網路傳出疑由本土小牙醫聯盟流出的不同版本偏鄉計劃,對此聯盟領銜人黃映綺澄清,該內容並非聯盟擬定,與聯盟無關。(圖/民衆提供)
記者白珈陽/臺中報導
衛福部偏鄉計劃第二期暫緩,但近期網路傳出,本土小牙醫聯盟疑流出另一版本的偏鄉計劃,內容出現牙醫師最高年薪600萬元、牙助100萬元,遠高於衛福部原本給出的待遇1個月約10萬元,引發外界議論。對此,本土小牙醫聯盟領銜人黃映綺澄清,該版本的偏鄉計劃並非由聯盟擬定,與聯盟無關。
黃映綺表示,她確有看過該版本的偏鄉計劃,但不是聯盟所提出的計劃,應是某個牙醫的個人建議。黃說,目前聯盟的計劃仍在籌備,包括公費醫的培育、整體健保的制度調整方針等等。
根據網路流傳版本的偏鄉計劃,內容洋洋灑灑上千字,提到爲增加醫師到偏鄉服務意願、退休牙醫再就業,可將義診補助提高、提供高額鐘點費等;在中期方案,依不同偏鄉等級進行差異化補助,1級偏鄉年薪300萬元、2級偏鄉350萬元、3級偏鄉450萬元。
內容也說,至於長期方案,採全面駐點醫療模式,每個偏鄉至少配置2名牙醫與2名牙助,牙醫師年薪達600萬元,牙助也有100萬元。相關資金來源,從偏鄉專案的每年8億元中撥補。
▲網路流傳版本的偏鄉計劃。(圖/民衆提供)
據查,衛福部先前提出的偏鄉計劃第二期,牙醫師每月薪資含獎金約10萬元左右,但上述版本的偏鄉計劃月薪最多竟可高達50萬元,外界質疑,是否有人意圖誇大需求、藉機提高補助金額,以個人利益爲先,違背衛福部欲將醫療資源引進偏鄉的美意。黃映綺在衛福部開會的發言也成爲焦點,她曾公開質疑衛福部官員:「怎麼可能叫牙醫去司馬庫斯設立醫療點,靠稀落的人民存活?」
國際牙醫校友會理事長林宗億則認爲,對照衛福部的方案,官方設計的薪資待遇雖然比都市診所略低,但仍提供額外津貼與資源補助,重點在於「提升服務誘因」而非「製造高薪」。醫療應該是一種公共服務,而不是「市場買賣」,不應因薪資未達期待就反對偏鄉計劃。即使有人選擇不去,仍會有醫師願意前往偏鄉服務。若僅以薪資爲考量而抵制偏鄉醫療,並非醫師應有的專業態度。
衛福部的偏鄉計劃遭本土小牙醫聯盟以「不能讓波波牙醫參與」爲由杯葛,導致去年底「優化偏鄉醫療精進計劃第二期」在該聯盟抗議下暫停。有關爭議至今,衛福部尚未給出最終迴應,只表示「偏鄉醫療政策仍在持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