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 預防性治療有助緩解

專家提醒民衆,女性偏頭痛的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林周義攝)

你是否曾經看見媽媽總在經期前後無精打采,或因頭痛影響生活,卻總說「沒事、忍一忍就好」?其實,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疲勞或情緒,而是長期被忽略的「偏頭痛」。專家提醒民衆,女性偏頭痛的盛行率是男性的3倍,可能與女性荷爾蒙的波動有關,但不能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的頻率。

奇美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呂冠嫺表示,根據臺灣頭痛學會統計,偏頭痛的盛行率爲9.1%,國內約有200萬人深受偏頭痛所苦,以女性爲大宗,盛行率高達14.4%,是男性的3倍。在育齡婦女(30~49歲)當中,更是平均每4人就有1人飽受其苦,多半與女性荷爾蒙變動、經期週期密切相關。

偏頭痛常在生理期發作,要小心是「女性荷爾蒙」在作祟。呂冠嫺指出,偏頭痛的發生和壓力大、失眠、抽菸、飲食有關,然而女性患者較男性多的原因是大腦神經敏感度會受到女性荷爾蒙的波動影響,在月經前後誘發偏頭痛的發作。

國內一名35歲護理師長期處在高壓環境中,大學開始便受偏頭痛困擾,進入臨牀工作後因輪三班作息不規律,加上需照顧2名孩子,頭痛頻率驟增至每月25天,也常因此請假,無法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嚴重影響社交、生活及職場上的表現;另一名40多歲家庭主婦,長期仰賴止痛藥來應付偏頭痛,直到頭痛頻率高達每月20天以上才就醫。她們在經過預防性治療之後,頭痛天數才得以減半,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臺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呼籲,不能一痛就吞止痛藥,預防性治療才能降低頭痛發生頻率。據統計,有高達2%的人有慢性偏頭痛,嚴重失能且影響生活,但多數病人並未求醫。

楊鈞百提醒,若頭痛達到中重度疼痛且已影響工作或生活、伴隨噁心或嘔吐症狀、感到畏光及怕吵,3個症狀中符合兩個,就很有可能是偏頭痛,建議就醫確認。若頭痛持續3個月、每個月發作15天以上,其中8天以上符合偏頭痛的診斷準則,並且在未經服用止痛藥下,頭痛時間大於4小時,則可能爲慢性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