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7成是青壯年 止痛藥「每週用超過2天」當心成癮、慢性化

▲臺灣頭痛學會、臺灣年輕病友協會偏頭痛衛教記者會,邀請藝人邵雨薇(左)擔任偏頭痛衛教大使,呼籲企業共同響應「偏頭痛友善職場指南」。(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偏頭痛」已經被世衛列爲全球第二大失能原因,推估臺灣約有200萬人深受困擾。醫師指出,偏頭痛並非一般頭痛,有明確診斷標準,且會反覆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許多人會想靠止痛藥解決偏頭痛,甚至有想靠喝咖啡緩解的迷思,事實上必須急性緩解、預防治療並重,特別是止痛藥每週不要吃超過兩天,避免藥物成癮、頭痛慢性化的問題發生。

臺灣頭痛學會、臺灣年輕病友協會今(11)日舉辦衛教記者會,邀請藝人邵雨薇擔任偏頭痛衛教大使,呼籲企業共同響應「偏頭痛友善職場指南」,爲受疼痛所苦的上班族打造更友善的工作環境。臺灣頭痛學會理事長楊鈞百指出,偏頭痛不是一般頭痛,而像一場無聲的腦內地震,它會週期性的反覆發作,也常會無預警地發生,嚴重時病人會痛到必須暫時中斷生活與工作。

楊鈞百說明,偏頭痛是具有明確診斷標準的疾病,包括頭痛持續4-72小時、至少具備單側、搏動性、中重度疼痛或日常活動會使頭痛加劇等兩項特徵,且發作時伴隨噁心嘔吐或畏光怕吵等症狀。若要快速診斷,如果頭痛伴隨噁心、頭痛造成失能、頭痛覺得光線刺眼,這3個有2箇中,很可能就是偏頭痛。

根據統計,女性發生偏頭痛機率是男性的3倍,更是15至49歲女性失能的主因,且偏頭痛不僅影響生活品質與經濟生產力,病人得憂鬱症、焦慮症的機率可達正常人的5倍,還容易因功能障礙、活動減少而導致過重或肥胖。

偏頭痛忍一忍就過?楊鈞百說,民衆對偏頭痛仍有許多錯誤認知而常用錯誤的方式緩解,以爲自行吃個止痛藥、喝咖啡,甚至先來客速食套餐等迷思,實際上,咖啡因確實有急性緩解的作用,但過度依賴則會導致偏頭痛加劇或反彈性頭痛;濫用非專一性止痛藥更會產生「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反而使病情加雪上加霜。

▲疼痛暨神經醫學專家、神內醫師陳韋達。(圖/記者洪巧藍攝)

一森診所神經內科醫師陳韋達表示,偏頭痛治療需要「急性緩解」與「預防治療」並重,急性緩解主要是止痛藥物,依照不同程度疼痛分層使用不同的藥物,且疼痛發生時越早用藥越有效,建議在黃金1小時內用藥,等到痛到頭皮麻、頸痛,此時中樞神經敏感化,再吃藥就無效;另一個重點是急性緩解藥物需限制每星期不要超過兩天,纔不會藥物成癮、頭痛慢性化。

陳韋達指出,針對一個月偏頭痛超過4天,或生活工作受嚴重影響及急性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人,建議考慮「預防性治療」,透過定期使用預防性藥物,可以讓偏頭痛發作次數減少、痛的程度降低。

有的病人會擔心預防性用藥是不是要一輩子使用,陳韋達解釋,一般建議持續治療6到12個月,讓大腦慢慢穩定下來。若偏頭痛發作頻次漸漸降低,就可以跟醫師討論逐步減藥甚至停藥,若貿然中斷治療可能會使症狀加劇。

臺灣年輕病友協會秘書長劉桓睿強調,臺灣偏頭痛族羣中約七成是18-50歲的青壯年族羣,爲臺灣青壯年族羣的主要健康負擔之一,且其造成的勞動力流失更是一個嚴重的社會議題,因此我們推動偏頭痛友善職場,希望透過環境營造讓偏頭痛病人獲得理解與支持,減少因病影響工作表現的情況,這不僅是人道關懷,更是減少社會經濟損失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