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機車油門也痛!女「手指操過頭」2年沒睡好覺 3C成癮退化快

▲菜刀剁切、擰扭毛巾、滑手機、不當重訓動作恐造成關節提早退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好發於中老年人的「拇指腕掌關節炎」有年輕化趨勢,患者常因長期過度使用或退化,導致拇指根部疼痛僵硬、抓握無力,嚴重時連帶影響工作與睡眠。一名61歲代工廠女作業員連騎車催油門、拿鑰匙、開門都會感到吃力,歷經2年復健都不見效果,經骨科醫師建議接受手術後,疼痛大幅改善,工作再也不會趕上流程線「掉鏈子」了。

收治病例的阮綜合骨科醫師曾祥睿表示,一名61歲、在代工廠任職的高姓女子,長期受右手拇指根部疼痛與僵硬所苦,嚴重影響工作效率與日常生活。起初,連拿鑰匙開門、騎車催油門或煞車等簡單動作都會感到痠軟無力,後來更難以應付需要反覆抓握重物的工作。儘管嘗試過診所消炎針、復健及穿戴輔具等保守治療,症狀不僅未見改善,近半年更惡化到抓握重物時會自發性抽痛、無法出力,甚至影響睡眠品質。

▲高姓女子右手大拇指退化、操過頭,痛了2年都睡不好覺。(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經檢查,曾祥睿醫師發現高姓女子的右手拇指在旋轉時,會因韌帶拉扯而劇痛、活動受限,掌面與背側均有壓痛點。影像及理學檢查後,確診爲「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關節半脫位」。由於先前的緩解治療效果不彰,他建議高姓女子醫接受「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術後疼痛感大幅減輕,拇指活動度恢復良好,已能正常生活並重返職場。

曾祥睿醫師解釋,「拇指腕掌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尤其65歲以上女性。拇指根部的第一腕掌關節是活動範圍廣泛,且攸關拇指靈活度的關鍵,隨着年齡增長、長期過度使用或不當施力,易導致關節軟骨磨損、韌帶損傷甚至脫位,進而引發疼痛、腫脹、僵硬及無力感,甚至關節變形。

▲阮綜合骨科醫師曾祥睿。(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曾祥睿表示,除了少數外力撞擊或韌帶鬆弛的案例,此症狀多爲長期過度使用拇指,例如農民以鋤頭掘土、廚師用菜刀剁切、餐飲人員託着碗盤、擰扭拖把毛巾等動作。甚至現代人長時間操作電腦手機、不當重訓等,都可能加速關節退化,使年輕患者也日益增多。

曾祥睿也提醒,拇指腕掌關節炎經常合併腕隧道症候羣、媽媽手或板機指,都是因爲不當施力、過度使用有關,需要醫師檢查診斷對症治療。

▲▼醫師建議平日可以做拇指舒展保健運動鍛鍊肌力 。(圖/記者許宥孺翻攝)

預防勝於治療,曾祥睿建議,除了避免長時間過度使用手指,養成正確的手部活動姿勢習慣,平常可以做第一拇指舒展保健運動並鍛鍊肌力,掌握手部健康。第一,維持手掌貼平於平面,同時盡最大幅度移動大拇指向外伸展。維持姿勢10秒,並重復3至5次。第二,使用橡皮筋增加阻力訓練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