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蛇「長一圈見閻王」?醫解析帶狀皰疹迷思 曝預防之道
帶狀皰疹示意圖。(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是曾經感染水痘後,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化造成的疾病,臺灣民間流傳,當皮蛇繞着身體長一圈就會「見閻王」。醫師指出,帶狀皰疹不易早期診斷,現行抗病毒藥物能減緩急性發作時的不適,但仍有5~30%患者可能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建議接種帶狀皰疹疫苗,從源頭預防感染及神經痛。
據統計,臺灣每年帶狀皰疹發病病例約12萬人,終身發作風險爲32.2%,每10人就有3人會發作帶狀皰疹。國泰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楊逸菊說明,帶狀皰疹病毒由神經蔓延到皮膚,呈現帶狀紅疹與水泡,多分佈於半側軀幹,當身體多處同時出現帶狀皰疹,代表全身免疫力已極度低下,纔會有皮蛇「長一圈就要命」的傳言。
楊逸菊表示,帶狀皰疹不容易早期診斷,前幾天通常僅有局部的皮膚刺、癢,常被誤會爲過敏、蟲螫或溼疹,直到病程第7~10天才會出現羣聚紅疹、小水泡而確診。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時,患者會痛到吃不下、睡不着,痊癒後還可能留下慢性神經痛,間歇性或持續性的灼痛、尖銳性疼痛或刺痛,嚴重影響生活。
國泰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治醫師李浩誠指出,雖然現行的抗病毒藥物,能有效減緩急性發作期的嚴重程度與不適症狀,但仍有5~30%患者會出現帶狀皰疹後神經痛,建議應從源頭預防,接種帶狀皰疹疫苗,避免感染及神經痛的發生。
李浩誠說明,目前臺灣市面上有2種帶狀皰疹疫苗,重組型須施打兩劑,減毒型則施打一劑。重組型疫苗保護力較高,能降低9成感染帶狀皰疹風險,神經痛的預防力也有9成;減毒型疫苗保護力中等,50~60歲下降約7成、60歲以上下降約5成感染風險,神經痛預防力約7成。
根據現行指引,李浩誠建議大多數人優先接種重組型疫苗,除非對其過敏,可以減毒型疫苗替代。注射重組型疫苗,須按時完成兩劑接種,保護力才能高達9成以上,由於重組型帶狀皰疹疫苗會誘發較強的免疫反應,注射處可能有比較明顯的疼痛或紅腫,若民衆有不適症狀,應儘速回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