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捕起訴毒品犯罪案件近年總體呈持續下降態勢

法治日報記者 董凡超

依託大數據監督模型進行檢索,分析識別毒品交易上下線;引導偵查機關圍繞毒品來源,販毒人員綽號、外貌細節,涉毒資金流向、頻率,犯罪嫌疑人辯解等方面補充收集證據100餘份,形成補證材料5冊,完整構建證據體系……湖南檢察機關秉持“吸必查販、販必查吸”的辦案要求,運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發現遺漏毒品犯罪事實,成功追訴犯罪。並通過該監督模型,監督立案容留他人吸毒案件兩件,移送涉嫌毒品犯罪線索10餘件。

該案是最高人民檢察院6月25日舉行新聞發佈會發佈的“高質效辦好毒品案件 加強禁毒綜合治理”典型案例中的一起。

最高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苗生明在發佈會上披露,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毒品犯罪5.3萬餘人,同比下降14%;起訴毒品犯罪6.5萬餘人,同比基本持平。近年來,檢察機關批捕起訴毒品犯罪案件總體呈現持續下降態勢,我國禁毒工作成效顯著。

構建嚴密刑事指控體系

“從檢察機關辦案情況來看,當前毒品犯罪境內和境外、傳統和新型、網上和網下相互交織,境外毒品滲透加劇、新型毒品案件多發、毒品犯罪網絡化更趨明顯,外防毒品輸入、內防濫用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苗生明指出,檢察機關始終保持懲治毒品犯罪高壓態勢,着眼於新情況新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禁毒工作。

據福建省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阮海鷹介紹,福建省檢察院推動沿海各市、縣檢察院將海上禁毒工作作爲重點任務,嚴厲打擊海上走私、運輸毒品等犯罪。寧德市人民檢察院部署開展打擊整治涉海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做實海上禁毒工作。福州市人民檢察院組建“海上重大毒品案件辦案團隊”,專司案件辦理指導、綜合治理等工作,先後辦理了公安部督辦的王某某等21人運輸1.3噸可卡因等多起重大海上跨境毒品犯罪案件。

針對毒品犯罪隱蔽、證據種類單一、直接證據匱乏、取證難度大等特點,檢察機關着力構建嚴密的刑事指控體系;引導偵查機關及時收集固定毒品犯罪信息流、物質流、資金流等方面的關鍵證據,強化證據的審查與運用;積極開展自行補充偵查,加大對毒品犯罪的指控力度,切實增強對毒品犯罪的打擊效果。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案件開展自行補充偵查2300餘件。

加強毒品案件法律監督

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3300餘件;監督立案1600餘件;糾正漏捕1000餘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250餘人;糾正遺漏起訴罪行1200餘人,糾正遺漏同案犯1900餘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200餘人;書面糾正偵查活動違法4500餘件。

據苗生明介紹,各地檢察機關健全內部協作機制,推動刑事檢察部門與檢察偵查、刑事執行檢察、行政檢察等部門的協作配合,一體推進對毒品案件的法律監督,形成了融合式監督新局面。

在追訴毒品犯罪的同時,各地檢察機關注重深挖案件背後可能存在的職務犯罪線索;對刑罰執行中發現的毒品漏罪漏犯線索,及時移送刑事檢察部門;深入推進強制隔離戒毒檢察監督,做好毒品案件行刑反向銜接。遼寧檢察機關刑事檢察部門辦理高某某等人販賣毒品、容留他人吸毒案時,發現4名司法人員涉嫌職務犯罪的線索後,及時移送檢察偵查部門立案偵查,對相關司法人員以徇私枉法等罪名予以刑事追訴。

2024年1月至2025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捕涉毒洗錢犯罪700餘人,起訴1300餘人,同比上升2.1%。

最高檢重大犯罪檢察廳廳長元明表示,檢察機關在辦理毒品犯罪案件過程中,秉持全鏈條打擊理念,始終堅持深挖徹查,特別是聚焦涉毒洗錢、包庇窩藏,以及毒品上下線、共同犯罪等關聯犯罪,不斷加大懲治力度。通過立案監督和偵查活動監督,及時追捕追訴漏罪漏犯,助推毒品犯罪打擊效果整體提升。特別是檢察機關全面落實毒品犯罪“一案雙查”機制,加大對洗錢犯罪的懲治力度,對犯罪分子實施毒品犯罪的同時又掩飾、隱瞞毒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依法同步追究毒品犯罪和洗錢犯罪的刑事責任。

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

近年來,涉醫用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犯罪案件呈上升態勢,此類物質具有很強的成癮性,濫用羣體低齡化的特徵較爲突出,嚴重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

實踐中,檢察機關注重審查涉醫用麻精藥品犯罪線索和來源,通過介入偵查、監督立案、追捕、追訴等方式精準打擊毒品犯罪,全鏈條懲治“上下游”關聯犯罪,有力遏制當前醫用麻精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涉毒犯罪案件上升態勢。

元明表示,針對辦案中發現的個別醫藥從業人員在管理使用麻精藥品過程中,違反法律規定導致醫用麻精藥品管理失控甚至流入吸販毒渠道的問題,檢察機關及時向衛生健康等部門通報情況,協同多部門全面加強監管,從源頭上堵塞醫用麻精藥品失管濫用,遏制毒品違法犯罪的發生。

針對辦案中發現的未被列管但存在濫用危害的新精神活性物質,檢察機關及時向有關部門提出列管建議,從源頭上堵塞監管漏洞;針對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濫用突出問題,會同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等部門,研究制定專項活動方案,推動源頭防控。同時,最高檢公開發布以新型毒品犯罪爲主題的第三十七批指導性案例,以及懲治涉麻醉藥品、精神藥品等成癮性物質濫用犯罪等典型案例,推動解決新型毒品案件證據審查、法律適用等方面的難題,規範司法辦案,引導社會行爲。

針對“互聯網+物流寄遞”成爲毒品犯罪的重要形式,寄遞販毒案件數量增多的情況,各地檢察機關持續推進最高檢“七號檢察建議”落地落實,積極推動寄遞行業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三項制度”,提升對涉毒可疑物品的發現、識別能力。與相關職能部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寄遞毒品案件協作配合、信息通報、反饋機制,深化平安寄遞建設。

在擴大禁毒宣傳警示教育方面,最高檢連續8年組織開展禁毒主題宣傳活動,同時組織各地檢察機關積極創新禁毒宣傳形式,深入學校、社區等重點場所,以國際禁毒日、虎門銷煙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爲契機,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禁毒宣傳教育活動。檢察機關整合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資源,通過法治講座、案例警示、庭審觀摩、拍攝禁毒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加大禁毒普法力度,提升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

法治日報北京6月25日訊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