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plexity創始人拒絕被收購:小公司也能在AI時代成功

財聯社7月15日訊(編輯 夏軍雄)當地時間週一(7月14日),人工智能(AI)初創企業Perplexity首席執行官Aravind Srinivas表示,他不希望公司被Meta和谷歌等大型科技巨頭收購。

“我們的計劃是保持獨立運營,”Srinivas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表示。

節目中提到微軟等科技巨頭頻繁進行高價“人才收購”(acquihire)交易時,Srinivas進一步闡述了他對Perplexity這家AI搜索引擎公司的願景。

所謂“acquihire”,是指大公司爲了招攬人才而收購一家初創公司,而非其產品。近年來 AI 領域的“acquihire”交易略有不同,目標公司表面上仍保持獨立,但創始人和核心高管已被挖走。

例如,谷歌上週五宣佈,其旗下DeepMind團隊已招募AI編程初創公司Windsurf首席執行官Varun Mohan及其主要研究人員。而Windsurf在本週一被競爭對手Cognition收購之前,一直保持獨立運營。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2024年3月,微軟爲了增強自身AI研發能力,招募了Inflection AI的一個團隊。

Inflection AI原首席執行官Mustafa Suleyman被任命爲微軟AI部門的負責人;其聯合創始人Karén Simonyan則出任首席科學家。

不過,Srinivas表示,他並不追求這種退出路徑。

“我們的目標是爲這個世界提供一個真正的谷歌替代方案,替代谷歌、谷歌瀏覽器、谷歌搜索、谷歌助手、Gemini,以及他們在谷歌工作空間(Google Workspace)中所做的所有整合,”Srinivas說。

Srinivas指出,谷歌是一個“真正的壟斷者”。“我們必須試一試,如果我們不去挑戰,那就沒人會去做,”他說。

Srinivas表示,他認爲在AI競賽中,大型科技公司和初創公司都有各自的發展空間。

“這個世界需要小公司也能成功,對吧?如果只是大型科技公司贏,那就沒什麼意思了。我認爲AI是首次給了新玩家顛覆市場的機會——大公司仍能成功,但新公司也能崛起,”他說。

Srinivas補充道:“比如說,Meta可以通過A改進現有產品,蘋果可以通過AI賣出更多手機,而Perplexity則可以在這些平臺上存在,發展屬於自己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