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華基金閆思倩: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加速發展

(原標題:鵬華基金閆思倩:人形機器人產業有望加速發展)

科技迭代正以"山中數十日,世上已千年"的速率推進。年初DeepSeek帶來的AI突破餘音未消,年中人形機器人已掀起生產力革命浪潮。當機器人從科幻躍入生產線,實用化進程持續激發市場熱情,助力股指突破3600點。疊加人形機器人輕量化趨勢,擅長科技投資的優秀基金經理開始騰籠換鳥,瞄準新一輪機遇。鵬華基金董事總經理(MD)、權益投資三部總經理、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閆思倩表示,機器人產業中長期發展邏輯未變,下半年或將進入技術迭代與場景落地的加速期,板塊有望迎來新一波行情。

今年以來,圍繞機器人產業的好消息接二連三傳來,陷入調整的機器人板塊又重新啓動的跡象。面對機器人領域的走紅,閆思倩認爲,當前支撐板塊發展的核心邏輯有三。第一,政策打開長期產業空間。上半年機器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着未來會有更多政策、資金支持,產業未來發展空間巨大,有望賦能人類社會與各行各業。第二,技術迭代加速,有望進入量產元年。頭部企業如特斯拉、智元、宇樹公佈量產計劃,技術每2個月升級一版,商業發展持續受到驗證和認可。第三,場景落地驗證。中移動億元級訂單、養老、消防機器人等場景落地,“實驗室技術”轉向規模應用。隨着供應鏈企業加速上市,更多機器人場景落地,產業催化節點將持續涌現。

近期,輕量化浪潮下的PEEK材料革命,成爲人形機器人產業鏈最矚目的新變量。這種密度小卻擁有接近金屬強度的“神奇塑料”,因耐循環應力、自潤滑、抗極端環境等特性,成爲輕量化+高強度+耐環境要求的首選材料。閆思倩表示,解決好機器人行業發展初期在性能、指標、產業化方面的難題,將加速機器人新技術和新變化的到來,促進產業加速升級迭代,未來類似於PEEK的機會還會不斷演繹。

對於投資者而言,機器人板塊是投資的“星辰大海”,但也要注意“暗礁”。機器人板塊正處於產業發展前期,缺乏基本面支撐;技術成熟度和成本控制影響短期商業化預期;部分零件國產化不及預期,導致產能爬坡;應用場景落地慢等都可能存在風險。

是風險,更是機遇。閆思倩認爲,機器人行業雖處於從0到1的階段,但也是中國再次彎道超車,領先全球的機遇,這或將成爲中國製造業的DeepSeek時刻,機器人也有望成爲製造業最後一次工業革命。閆思倩表示,機器人板塊的核心公司多集中於汽車及零部件、新能源、機械和電子等領域。而現階段,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呈現海外進展快、國內政策支持力度大,板塊內部百花齊放的特點,且景氣度差異較大,因此在投資上,需精選個股分析。

相對於製造業龍頭企業的傳統主業普遍有業績支撐,處於行業早期的機器人業務尚未貢獻顯著收入和利潤,因此投資聚焦兩類公司,一是主業基本面紮實型,產業地位穩固、業績增長確定且估值合理的公司,既能獲取相對收益與絕對收益,又能爲機器人新業務研發提供現金流支持;二是技術領先型,早期機器人相關企業雖依賴傳統主業盈利,但機器人業務的估值取決於技術壁壘及是否進入頭部供應鏈——這也是成長賽道投資彈性的核心來源,即未來增長的確定性。

作爲一名總能在有魚的地方釣魚的基金經理,閆思倩對中國科技的未來充滿信心。機器人作爲AI與工業革命技術的結合,是下一個未來之爭。她表示,未來持續看好機器人在國內的應用,有望使得機器人產業化進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