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專欄:賴清德快沒牌可打 不是川普偏愛的「贏家」
彭博專欄作家瓦斯瓦尼評論,川普關稅烏雲壓頂,臺灣總統賴清德快沒牌打快,看起來不像贏家。美聯社
彭博資訊專欄作家瓦斯瓦尼(Karishma Vaswani)撰文說,大家都知道川普向來偏好「贏家」,但在對等關稅威脅壓頂下,賴清德總統如今卻顯得束手無策。
在國內,大罷免挫敗,壯大在野黨聲勢,在國際上,他還要應對沒有勝算保證的貿易戰,這使得他的政府陷入上任以來最孱弱時刻。
賴清德的最新挫敗是海外出訪計劃破局。儘管華府和臺北都淡化風波、未證實細節,但媒體報導,他原打算過境紐約並訪問巴拉圭、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卻因川普政府擔心影響與北京的貿易談判,未同意過境申請,整個行程告吹。
瓦斯瓦尼指出,此事凸顯出臺灣在川普優先清單上的順位極低。幾十年來,臺灣總統利用過境美國的機會進行「低調外交」已成慣例。
川普現在對臺態度曖昧。他威脅課徵32%關稅,至今未透露週五期限前能否達成協議。他還要求臺灣增加軍費開支,卻對美軍是否會在北京武力犯臺時出手協防含糊其詞。
爲安撫美方,臺灣半導體業先前傾力配合,承諾數百億美元投資計劃在美國本土擴產,但這仍難以化解來自川普壓力。
大罷免遇挫,國會多數席位仍在在野黨手中,賴清德即便想提案增加國防預算,也將是一場硬戰。
民進黨試圖將大罷免失敗包裝美化成「臺灣民主的勝利」,但賴清德聲望受挫是事實。專門追蹤兩岸局勢的《臺海風險報告》主編伊納夫(Peter Enav)直言,「川普喜歡贏家,而賴清德現在看起來一點都不像」。
下月還有另一場罷免案,瓦斯瓦尼認爲,若再度失敗,賴清德必須面對現實、學會妥協,可以在非中國議題上,例如產業政策或民生問題,與反對派合作,避免變成跛腳總統。
雖然這些努力不保證情勢能扭轉,但罷免案結果顯示,選民渴望兩岸穩定,而不是升高對立。瓦斯瓦尼強調,賴清德必須聽得進去。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