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技能,點亮生活希望

記者 秦瑞傑

走進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殘疾人康復中心,視力殘疾的王佔省眯着眼,跟農技員學習養羊技術,筆記本上記着飼料配比和各種疾病的防治要點。“多虧了殘聯組織的技能培訓,我們也能靠自己的本事增收致富了。”王佔省說。4年來,從最初的5只羊發展到現在的50多隻,王佔省的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年收入達10萬元。“有了一技傍身,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住了幾十年的土房子變成了磚瓦房,村裡還有兩戶人家跟着我學養羊,也致富了。”走進王佔省的院子,新栽的月季隨風搖曳,地面修得平坦,王佔省笑得爽朗。

王佔省的經歷,是紅寺堡區殘聯通過技能培訓爲殘疾人點亮生活希望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紅寺堡區殘聯開展職業技能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1600多人次,扶持超970戶家庭發展種植養殖產業。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兜住底線’,更要讓殘疾人成爲鄉村全面振興的參與者、受益者。”紅寺堡區殘聯理事長馬廣步說,在紅寺堡區殘聯的推動下,當地有不少殘疾人通過“觸網”實現了增收。

李耀梅就是一例。入夜,紅寺堡區龍源村的扶貧車間還亮着燈,李耀梅和姐妹們正麻利地用芨芨草和高粱稈捆紮掃帚。“別小看了這掃帚,做好了一樣能掙錢。”李耀梅說。2015年,她遭遇車禍,右腿落下殘疾。她的掃帚生意得到了紅寺堡區殘聯“陽光助殘小康計劃”的資助,她還參加了紅寺堡區殘聯開設的電商培訓課,把生意做到了網上,年收入超10萬元。

2020年以來,紅寺堡區累計爭取各級資金4245萬元,建成多個殘疾人康復中心、託養中心和村(社區)康復站,爲700多戶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我們要做殘疾人的知心人、貼心人,讓他們像戈壁灘上的芨芨草一樣,風吹不倒,沙埋不了!”馬廣步說。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7日 第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