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售25億港元,商湯衝擊具身智能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北京報道

國際資本正在用真金白銀押注AI產業的未來。7月24日早間,商湯科技(0020.HK)在港交所披露,公司於7月23日盤後訂立與認購人之間的認購協議,配售16.67億股認購股份。

此次配售由國際長線資本InfiniCapital(無極資本)全額認購,預計配售總額約25億港元。

據商湯公告,此輪配售所得款項將主要用於支持其核心業務發展,包括AI雲、多模態大模型衍生產品的開發與落地,以及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真實世界資產(RWA)等業務。

在生成式AI收入連續兩年翻倍、佔比超六成的業績支撐下,商湯正將資本勢能轉化爲技術動能——籌建具身智能獨立公司、佈局機器人“大腦”平臺、探索AI與區塊鏈融合應用。

這家計算機視覺巨頭能否借力資本實現技術破圈,已成爲觀察中國AI產業升級的重要樣本。

國際資本加碼,商湯重注AI

InfiniCapital作爲此次配售的唯一認購方,其背景不容小覷。

資料顯示,InfiniCapital總部分別設於香港及阿布扎比,並獲香港證監會及阿布扎比全球市場金融服務監管局發牌,持續佈局中國AI前沿科技、智能製造、新能源賽道企業。

商湯董事認爲,認購事項將爲本集團提供了額外籌資的良好機會,帶來長遠發展效益,進一步鞏固本公司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地位,提升市場滲透率,把握創新領域潛在機會,並提升財務穩健性。

公司表示,此次認購事項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以下四大方向:

其一,支持公司的核心業務發展,包括打造行業領先的AI雲、持續擴大本公司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商湯大裝置的規模與場景覆蓋。

其二,支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發,以及基於公司多模態大模型衍生產品的開發與落地,重點推進在智能硬件等垂直場景中的商業化應用;

其三,探索人工智能在創新垂直領域的技術融合與實踐,包括但不限於自行或與戰略合作伙伴開展具身智能機器人、區塊鏈、真實世界資產(RWA)、數字資產、穩定幣等業務並取得相關資質,並藉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擴展在數字金融中風控及結算方面的應用;

其四,用作公司的一般營運資金。

以資本注入爲契機,商湯加速推動生成式AI的深化發展與新領域的開拓。

2023年4月,商湯推出商量SenseChat1.0,是國內率先推出的基於千億參數大語言模型的聊天機器人產品之一。此後,商湯持續加快大模型體系升級。

2024年,公司生成式AI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103.1%,連續兩年保持三位數增速,收入佔比也由2023年的34.8%進一步提升至63.7%。

在AIGC商業化方面,公司相繼挖掘營銷、辦公等領域的落地場景。B端合作方面,商湯與多家手機廠商、汽車公司合作,提供端側AI能力。

依託在企業級應用的豐富經驗,商湯構建了“一基兩翼”的應用佈局,生產工具商業落地成果卓著。

今年以來,具身智能已成爲全球科技巨頭競相追逐的焦點。國際市場上,谷歌DeepMind的RoboCat、英偉達的ProjectGR00T等項目已積累大量數據與場景經驗;特斯拉Optimus、波士頓動力Atlas等產品持續迭代,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在國內,字節跳動、京東、螞蟻集團等企業也在積極佈局。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具身智能”列爲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2024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經達到8634億元,今年國內具身智能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731億元。

隨着具身智能賽道熱度攀升,其能否成爲商湯下一增長曲線的關鍵場景,備受行業關注。

國金證券研報指出,具身智能是AI最強應用,而智駕和人形機器人則是具身智能最重要兩個方向。

從技術到場景,商湯謀突圍

近期有消息稱,商湯科技將成立獨立的具身智能公司,核心團隊由兩位AI視覺領域的權威專家——商湯聯合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商湯絕影CEO王曉剛及前京東探索研究院院長陶大程領銜。

王曉剛曾主導多個國際頂尖視覺算法項目,在圖像分割、三維重建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感知系統;陶大程曾先後在中國香港理工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悉尼大學任教,其在機器視覺、目標跟蹤等領域成果顯著。兩人均師從商湯創始人湯曉鷗。

二者的強強聯合,也讓外界對商湯具身智能的後續發展倍加關注。

記者獲悉,商湯在具身智能領域已探索許久。

在今年4月的技術交流日上,商湯展示了基於SenseCore2.0大裝置訓練的AI超市“雙機協作”採購場景。其全流程AI研發體系覆蓋從模型訓練到推理評測,通過端到端一站式平臺支持千機並行仿真訓練,實現複雜任務協同,並結合彈性推理與仿真驗證以確保模型穩定高效。

“從去年開始到今年,具身智能包括機器人領域的增量客戶明顯增多。”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大裝置事業羣總裁楊帆此前受訪時指出。

在他看來,選擇具身智能並不是企業主動的選擇,更多的還是主要在服務科技創新的羣體發現的。

從需求端來看,楊帆提到,具身智能領域的場景客戶需求遠不止於獲取基礎設施,他們在訓練數據方面也面臨諸多挑戰。而商湯在過去發展歷程中積累的技術經驗,通過針對性的改造和優化,可以將這些技術轉化爲客戶服務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在智能駕駛領域的經驗也有望遷移至具身智能。

目前,具身智能已成爲商湯多模態推理大模型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

例如,商湯的SenseNova系列大模型已被傅利葉GRx通用人形機器人、歸墟機器人“飛燕”等產品採用,用於環境理解與交互。

此外,商湯旗下私募國香資本圍繞AI全產業鏈投資,重點包括AI基礎技術及應用場景類企業,已經投資了銀河通用、鈦虎、衆擎、元蘿蔔、人工生產力、鹿明等機器人公司。

在受訪機構分析人士看來,商湯在具身智能領域的佈局,既源於技術積累的自然延伸,也契合行業發展的迫切需求。

記者獲悉,在即將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商湯計劃發佈具身智能“大腦”平臺,集成感知、視覺導航及多模態交互能力,爲機器人及各類智能終端提供核心技術支持。

上述種種,亦與商湯董事長徐立在年報業績溝通會上的表述相呼應:“展望25年,我們認爲今年的生成式AI應用場景會有規模化的爆發,然後傳統的計算機視覺AI也會得益於生成式AI的爆發場景,而形成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