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美國製造 川普揮別友岸外包

拚製造業迴流,美國總統川普揮別「友岸外包」。(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顛覆傳統國家安全觀,尋求強化經濟安全,揮別拜登前政府與盟邦建立互助供應鏈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策略,改推動製造業「迴流」(Reshoring),而關稅便成爲川普對盟邦施壓的利器,他甚至可能拿軍事協防當籌碼,與經貿目標掛鉤。

拜登時期提出「友岸外包」概念,旨在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有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轉而優先與盟國或價值觀相近的國家發展貿易關係,並建立彼此互助的供應鏈。與此相近的是「近岸外包」(Nearshoring),意指企業將業務轉移至美國周邊國家,通常是鄰國。

先前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北美的墨西哥、亞洲的印度及越南等東協國家,都成爲企業分散供應鏈的目的地。其中墨西哥緊鄰美國,又與美、加簽有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更是全球製造業搶攻美國市場的佈局首選。但墨西哥卻因此成爲中國商品進入北美的中轉站,招致川普不滿。

川普高舉「美國優先」大旗,正在推動製造業迴流,亦稱爲「在岸外包」(Onshoring)。白宮貿易與製造業高級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就是迴流策略及「對等關稅」的主要倡導者。臺積電日前宣佈對美加碼投資1000億美元,也被川普拿來當範例。川普7日誇稱自己未提供「一毛錢」補助,但威脅祭出高關稅後,許多公司便乖乖赴美設廠。

過去拜登政府力推「友岸外包」,背後有圍堵中國大陸的地緣政治考量。拜登強調,盟邦體系是美國的最大資產。美國在經貿政策上讓盟邦受益、乃至壯大,有助於鞏固盟邦體系,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

然而,美國的10大貿易伙伴(臺灣第7,排在日韓之後)大多是盟邦,川普卻認爲它們在佔美國便宜。川普6日就指歐洲國家在貿易上對美「敲竹槓」,並稱北約(NATO)盟國的軍費支出太少,如果盟國不多付出,美方不會保衛他們。他也質疑說,日本在與美國的關係中實現經濟繁榮,但《美日安保條約》沒互惠,是美國單方面保護日本。

美國對日本及北約盟國有協防的義務,而這類國家同時又是美國貿易逆差來源國,恐會面臨川普的兩面施壓。英國《金融時報》近日一篇專欄即指出,川普的經貿終極目標可能是促貶美元,會要求外國政府自己歸類成「紅」、「綠」或「黃」隊,「綠」隊就是當美國的朋友,可獲軍事保護和關稅減免,條件則是必須同意匯率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