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把製造業拉回美國?川普的「空笑夢」!

▲川普宣佈對75國開打關稅戰,更深化了他的狂人形象。(圖/路透)

文/朱錦華

美國總統川普在「解放日」(4月2日)宣佈對包括中國、歐盟在內等75國發動關稅大戰,據說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希望把已經外移的製造業拉回美國、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他能夠美夢成真嗎?個人認爲,這個可能性是有的,但成功的機率相當低。試說明如下:

首先,造成美國「製造業空洞化」的外移產業太多。儘管川普怎麼拉,也不可能把昔日黃金時代的製造業全部拉回來。正如盧國沾在神曲《每當變幻時》裡說的:「逝去了的都已經逝去。」產業鏈環環相扣,殘缺不全的產業鏈,很難讓美國「再度偉大」。

▲川普「對等關稅」生效,一圖看美貿易伙伴如何接招。(製圖/記者葉睿涵)

二,跟活人一樣,產業資本也是有腳的。資本家會計算生產成本。很多昔日立足美國的製造業之所以出走,是因爲在本土再也無法創造利潤。若移回來,除非爲了「做功德」,否則政府非補貼不可。但政府能補貼多少錢、多少家?況且,政府補貼不正是美國指控中國等國家進行「不公平貿易競爭」的堅強理由嗎?

三,共產黨在美國成不了氣候,但在他們協力下,美國工會的力量非常強大。例如著名的卡車司機工會、汽車工人工會。美國工會把工人照顧得很好;不但工資、福利、休閒有保障,明明一道工作程序一個人做就行,偏偏要找兩個人來做。因此美國工人的工資跟比別國國勞工比起來「貴鬆鬆」,自然讓產業失去競爭力。

▲川普一度對中國開徵34%的高關稅。(圖/路透社)

四,除非川普真的如願成爲「終身總統」,否則,很多精打細算的企業家恐怕會使出拖字訣,見招拆招。等待川普在高通膨引發的民意反彈下,讓關稅戰鳴金收兵(或至少減低貿易衝突)。大不了再撐3年多。等到改朝換代,關稅戰說不定早已「煙硝」雲散。

五,美國的製造業由於出走已久,其國內的製造業非但早已空洞化,更是升級遲緩。要求美國工人一下子追上外國移回來產業的技術水平,恐怕有相當難度。

▲歐盟對川普政府祭出反制關稅。(圖/路透)

美國的經濟其實並非那麼糟。例如軍工產業、科技業、金融業、資訊業、服務業、生技業、娛樂業,美國仍是領先全球。但川普刻意不提這些方面的龐大收益,偏偏強調以藍領爲主力的製造業在貿易上的逆差,原因是川普要靠這些「鐵鏽帶」工人的票才能當選。

他當選後,爲鞏固其支持率和其他諸多經濟政策上的因素,遂大張旗鼓的發動關稅戰。但其最終目的,未必是(至少不全然是)爲了這些藍領工人。事實上,美國很多產業仍然缺工;只是大部分美國人不願做(所以非法勞工仍然源源不絕)。若能輔導製造業的失業工人轉業,是可以在某個程度解決就業問題的。美國硬是要再度撐起其製造業也無不可,但除了加大力度升級之外,仿照其他國家進行補貼也是可以的。

▲川普宣佈暫緩實施75國對等關稅政策。(圖/路透)

也許,川普其實並非真的在乎要把製造業拉回美國、或是要解救那些投票給他的藍領階級。「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川普二進「宮」後承接了逾36兆美元的國債;今年需支付的利息超過一兆美元。 有經濟專家認爲,川普發動關稅戰,是爲了逼迫對美貿易順差國進行談判,以降低關稅爲手段,逼迫對方就範:例如調升對美元的匯率,或是要求對方把手中的美元外匯存底,轉換成美國發行的長期債券(期限可能長達一百年)。

當然,最好的方法,無疑是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Stephen Miran)建議的:直接捐錢給美國財政部就好啦!